21世纪的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任务与挑战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袁彬 时间:2010-08-15
摘要  西部高等经过近百年的,特别是新建立后50余年的较快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教育,为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21世纪的西部高等教育面临新的任务与挑战。那么,西部高等教育如何在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关键词  西部高等教育  任务  挑战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er education of Western of China in new time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western has new tasks and challenges in the new epoch. An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Western either.
Key words  new tasks and challenges    Higher education   Western, harmonious society
一、前言
西部高等教育几乎是在零起点上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前,西部高等教育几乎为空白。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50余年的较快发展,从小到大,有些省区从无到有,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教育。[1] 西部高等教育事业为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部地区面积辽阔,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中国陆地边界线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全国的少数民族也主要居住在这里,整个西部地区集中了53个少数民族和8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这里土地面积辽阔,农林牧业、资源、能源与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人口相对稀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速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对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动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加速中国社会主义化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维护祖国统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2]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国内外相比,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是滞后的,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突出表现为:一方面,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以后,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扩展的发展要求,不能满足社会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更不能满足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迅猛发展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西部高等教育总体状况薄弱、发展失衡、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资源利用不当等。[3]
二、21世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但同时必须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新时期的中国西部高等教育面临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发展的三重任务。
任务1:西部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由于历史、经济、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了西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迟缓、滞后且不平衡。但随着时代的要求,特别是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西部高等教育要解决自身的问题,比如说学科设置、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定位、发展等。
任务2:培养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们清醒地看到,西部人均受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足,杰出人才缺乏。因此,西部高等教育的任务已不再是简单的为西部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而是在培养人才基础上,考虑培养创新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问题。
任务3:服务地方发展。主要要解决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与西部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也就是说,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要促进西部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等的改革与发展,其中突出问题是学科门类结构与西部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不适应。
简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部高等教育面临着新旧双重任务。西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会影响人才的培养与创新,而西部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又反过来会影响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形成一种循环关系。
三、21世纪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挑战
由于受历史的和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缓慢、整体水平还较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内小背景给西部高等教育当前的发展即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那么如何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下处理好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缩小区域教育间的差距,实现西部教育跨越式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最终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一)国外的挑战:高等教育全球化。全球化已使我们卷入了一场宏大的教育游戏,这场游戏由我们自己来进行,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我们的控制。同时,在这场游戏中,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处于中心和霸权地位,致使世界范围及地区范围内的教育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等性和不对称性,是一种前者支配和压迫后者,中心对外围实施霸权与后殖民的权力关系。[4]
面对全球化,显然西部高等教育对此并没有作好充分准备。首先,西部高等教育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封闭,如工厂化的培养模式、科层化的管理体制、“工具式”的育人方式等比比皆是。虽然我们正在努力改变,然而由于传统的教育价值观的束缚,我们还没有从封闭的教育模式中完全走出来。其次,教育管理方式尚缺乏足够的灵活性。目前政府的教育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尽管进行了很多改革,但到目前为止,管理观念、方式、效率仍难以适应加入WTO后的节奏。再次,不断强化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在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基础上更加向效率方向倾斜。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可能从某些方面对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所促进,但向上述情况的这种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只能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最终导致教育分层、分化的加剧。对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而言,这也是在国外强有力的教育竞争下中国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国内的挑战:高等大众化。凡事均具有两面性,高等教育大众化也不例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给西部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更带来了挑战。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下面试以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西部人力资源建设问题为例进行阐释。
(1)西部人力教育资源建设成本负担加重。高等教育大众化有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高等教育收费化。高等教育收费,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和政府教育投资上的不足,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但由于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再加国家政策和扶持导向存在偏差,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西部高等教育成本负担加重。2005年我国农民年平均收入为2936元,以此,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相当于西部贫困地区3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10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5]
(2)西部人力资源结构呈现两极化。因西部经济条件有限,高校教育收费又过高,导致西部报考国家部委重点高校的学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6] 同时,考到外地的西部籍大学生很少回西部就业。2003-2005年地区接收毕业生的总数看,上海、北京(不含国务院系统单位)、天津、宁波、深圳、广州接收毕业生数量之和占28个省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35.2%;甘肃、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青海、海南接收毕业生数之和仅占接收毕业生总数的2.9%。目前,西部地区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与人口的比率是1∶92,只有东部地区的1/10。西部十省区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9.79%。[7] 这样则导致西部地区外来高级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本土化人才得不到有效培养,加大了东西部地区社会劳动力素质结构的两极分化,弱化了西部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影响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3)西部人力资源建设中人才培养比例失衡。高等教育大众化,给西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大学生占主要部分),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为西部发展提供了人力和智力支持,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西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仅为全国总量的15.5%,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9.79%。西部目前急需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企事业行政管理与决策人才,掌握化理论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工商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中小学与大学教师,畜牧业与农业技术管理和科技人才,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管理与科技人才,医药卫生与生物工程技术管理与科技人才,运输与通讯技术管理与科技人才,环境工程科技人才,高层次人才奇缺而有些专业人才。[8]
(4)西部高等教育存在浪费情况。高等教育大众化给西部大开发带来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却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情况。主要表现为有四:一是“大才不用”,好不容易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却放在那里当摆设,冲门面;二是“大材小用”,如有些部门单位的端茶倒水、学校的辅导员等之类简单的工作也要招研究生;三是“小才大用”,引进和培养的高级人才放置不用,却用些“小才”做高级人才的工作;四是“小才不用”,不注重能力,唯学历是举。
(5)加速了西部人才流失。西部人才流失其实并不是什么新话题,这种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但是,从高等教育扩招后东、西部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更趋激烈。2005年甘肃省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情况调研显示,其中133家科研单位近5年共调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86人,调入3054人,33户国有企业近5年共外流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120人,其中不乏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人员,这些外流的人才,大多数流向了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兰州大学为例,近5年年来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同样水平的大学;另据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王跟顺教授的调查,目前兰州大学在任的50%以上的青年教师有流向东部的意向。[9] 随着东西部差距的拉大,人才流失的速度将加快,特别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流失将更严重。
四、对策与建议
1、宏观:优惠政策是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数年的发展史,以及为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所采取的一切的行政的措施都证明了政府在缩小地区差距中的绝对主导作用。由于东西部高校目前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国家应在诸如教材建设、学位点审批、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全国合理布局的需要向西部高校适当倾斜。同时,我们建议,国家和教育部出台的对西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政策,必须以立项的形式,以法律作保障,进行大幅度调整,实行“西部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西部大开发中有关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
2、中观:东、中部加强对西部高等教育支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推进,东西部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也在日益深入,初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教育部2001年6月启动的“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去年年底,支援学校派到受援学校任教教师460多人次;支援学校援助500多万元资金、价值12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2500余台、市场价值1亿多元的软件以及13.7万册的图书;支援学校与受援学校共同承担了一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目前很需要再加强和加大东西高校之间的合作和支援力度,利用东部高校在学科、资金、资源等的优势支援和扶持西部高校的发展,这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乃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很好的推动。
3、微观:西部高等教育应走特色发展之路。走特色发展道路,是指西部高等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社会、工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创办新兴学科、设置高精专业。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在学科上不必追求齐全,在规模上不要追求庞大。
五、结语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西部高等教育在多方面存在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有些问题不能—一例举或深入剖析。有些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投资力度,可以逐渐得以缓解,有些问题有其深刻的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人们认识上的误区和差距,这是要经过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努力才能解决的。所以,用急功近利的办法是解决不了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近期的核心问题,就是尽量缩小西部高等教育与东部高等教育在数量(包括学生数)方面的差距,尽可能培养西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所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西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足够数量培养,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1.王根顺,李静.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思考[J].教育研究,2001,(9).
2.万明钢.“积极差别待遇”与“教育优先区”的理论构想 ──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途径探索[J].教育研究,2002 ,(5) ,p 21 – 25.
3.王根顺. 西部开发与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http://www.edu.cn/20010823/207963.shtml
4.邬志辉.教育全球化——的视点与问题[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王德清.从教育需求看西部高等教育的改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6.刘尧.西部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探析. http://www.edu.cn/20020121/3018157.shtml
7.王向红.借鉴美国经验推进我国西部教育发展.教书育人,2001;(3)
8.黄明东.刘光临西部高等教育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光明日报. 2004年9月30日.
9.何晓雷.西部再现高校人力建设危机及对策研究[D].中国高等教育学年会2004年学术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