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体制的构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关键词 德才兼备 全员育人体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发展
一、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影响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已经想象到下一代的发展,新新人类开始有了他们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当然,由于他们的思维意识尚处在发展阶段,对一些事物缺乏正确的判断和认识,所以导致了其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而在的家长眼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仍然是追求的主要目标。这样客观上便忽视了对于孩子基本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未来的人才来源于今天的青年一代,来源于青年中的精英—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然而,如果一味的追求“才”,纵使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技术过关、能力超强的人才,他们能否担负起民族振兴的重任,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如此的背景下,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及时的,而且是必要的。?
大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发展。从小我们就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强化专业特色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全面发展。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应当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面对现实,锐意进取,下大气力,以全员育人为教育理念,开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首先,要统一领导的认识,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员育人首先需要领导统一认识。学校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办学实体,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和部门负责人的领导,对办好学校负有重要的责任。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需要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全面的良好的教育,而这项教育的主要推动者便是校领导。校领导统一认识,确立高等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目标,将为学生的培养建立通畅的渠道,开辟广阔的路径。反之,则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使学生在一些方面误入歧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任何偏差都会严重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速度和成就。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以对国家前途和命运高度负责的使命感,认真对待和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者的培养,而不能急功近利,片面的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才气冲天去难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同时,校领导要克服德育教育中的困难,排除各方面干扰,做好德育教育的宣传工作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统一教师的认识,强化教师的思想教育责任,避免教而不导的倾向。?
教师处于学生教育和培养的第一线,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最为密切。传统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教师和德育教师人为的分开,导致专业教师只管教学,不关心学生的成长;只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忽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另外,由于专职的德育教师人数较少,加之部分教师对于德育工作重视不够,所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出于薄弱环节。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体现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才能成为国家所需的栋梁。而德育教育则成为学生培养中的最短木条(木桶剩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木条,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条),如此,即使专业能力进步很快,但学生真正的能力仍然无法提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看来,“传道”才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如果学生没有了解学习中的“道”,那么他们的“业”专也难以获得真正的提高。而对于教师来说,则是未尽到自己的职责。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当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教育其对事物树立正确的观点。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把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把正确的做人之道贯穿在教学过程之中,如此,才能实现教与导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要统一全体教职工的认识,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倾向。?
高校对学生对培养是全面的。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和学习,除了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交往外,他们还要与图书馆、食堂、中心等诸多教学辅助机构的教职工打交道。在当前的环境下,各高校从事此类工作的多为临时雇用的人员,客观的讲,有的被雇用人员的基本素质不高。学生的成长需要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部分教学辅助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举手投足、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统一全体教职工的认识,加强对教学辅助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全员教育的重要方面。全校教职工都应当认识到高校在教育中的作用,和谐的校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倾向,把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把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作为自己的目标,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辅助,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建立全员育人的体制?
全员育人除了高校领导、教师、教职工统一认识,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外,还需要有效的全员育人体制,以规范大家的行为,督促全员育人的全面开展。?
(一)落实大学生思想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要以此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指导思想,通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予以落实,指派特定的教师对本校的思想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可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关键。对此,高等院校应当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观看爱国主义题材影片、参观革命博物馆、倾听老红军讲授革命战争故事、开展对热点问题的辩论赛或演讲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同时,通过各种和游艺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及关心他人、关心弱者的精神品质。具体的活动将给学生以最深刻的印象和触动,也是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理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基层体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1]。首先,要理顺党委和行政的关系。《意见》指出,不管实行何种领导体制,校长都要对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在党委(总支、支部)统一布署下,学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的德育管理体制;要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的各个环节上,这是学校德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因此,高校应在党委的统一布署下开展德育工作,建立行政系统对于德育管理具体安排的管理体制。其次,要理顺学校与具体部门的关系。各高校基本都建立了“二级管理”体制,二级学院和系部成为学校的基层单位,也成为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因此,学校应制定全校的德育工作发针,各学院、系、部应根据学校的具体规划和统一布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和育人计划,不搞一刀切,注重多样性。同时,加强各学院、系、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经验教训,互通有无,查漏补缺,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进步。最后,理顺校团委与学生处的关系,实现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的统一。校团委和学生处作为学校与学生管理最为密切的部门,对于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管理作用重大。然而长期以来,团委和学生处施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团委主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生处则注重学生的行为管理,如此,在管理和服务上产生了诸多的不便。事实上,学生的行为和其思想意识是密切相关的,人为的分割二者则容易在工作中产生片面性,失去针对性。就像有的疾病需要内科和外科的协作,如果内、外科完全分割,“各执其责”则难以做到标本兼治,当然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同样重要,忽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对学生负责,也与全员育人的宗旨相悖。思想教育是一座无形的灯塔,启迪人们走向光明;行为规范则是一座有形的桥梁,引导着人们走向彼岸。只有实行思想教育与行为管理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育人。实行团委与学生处的有机结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使整体育人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组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当前,在校生普遍感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不高。而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又发现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论功底不深,难以承担更高层次的工作,这主要是由于在校生的动手能力差,缺少实践锻炼的机会,因此,要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不断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良性循环机制。高校应当利用资源组织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活动,通过活动,开阔其眼界,增强其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同时,建立有效的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机制,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训练场、试验田,只有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中练就一身本领,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成为生活的强者和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程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水平息息相关。因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的社会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队伍,使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师职务聘任问题,鼓励并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四)建立激励约束、综合协调机制。大学生在年龄上虽已成年,但从心智上来说,大多还不成熟,对于事物的判断和把握还容易出现偏差。同时,在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容易追求偷闲和安逸,有些学生在考上大学后便不思进取,在“荣耀”的光环下虚度四年光阴,然后面对无数的挫折,难以自强。因此,高校应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发挥其内在的潜力,督促和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对于育人成果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应大张旗鼓地宣传和表扬,树立榜样的号召力。同时也要建立约束机制。进入大学后,很多同学离开了父母和家乡,在外读书少了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却多了一份难得的“自由”,“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然而,有的学生却难以把握其中的度,沉溺于无法自拔,陷入感情纠纷无心学习或一味的追求校外工作导致捡了芝麻对了西瓜,因此,必要的纪律制度和约束机制必不可少。约束机制不仅针对学生,在全员育人的机制下,学校的工作人员同样要受到约束,对于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的,要给予严肃处理。?
全员育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建立有效的综合协调机制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应当建立协调各部门工作的机构,切实保证各职能部门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对沟通与协调,避免互相推诿。另一方面,要成立全校统一的考评奖励委员会,对全校的评优和奖励,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考核,避免出现不公正的现象。?
(五)完善全员育人的机制,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全员育人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同时要利用社会资源来促进全员育人机制的完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因此,高校在全员育人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建立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要做到:?
1、寻求切入点,搭建沟通平台,使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育人。?
2、强调师德教育,挖掘第一课堂的育人主渠道作用。?
3、拓展全方位育人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第二课堂无限延伸。?
4、积聚优势教育资源,建立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导师等多管齐下的学生管理模式[2]。?
?
1.高信喜.关于建立全员育人格局的思考.航海教育研究,1997(2):8~9?
2.洪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探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7~18
下一篇: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