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摘要】信息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与提高高师学生现代技术能力则是切合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文章就提高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果这一重要环节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改革
信息化是当前教育的最大特征,教师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无疑,对于多数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机类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等)在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技术层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在现代教育理念、实践与本专业课程整合等方面缺乏深入。而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解决这个矛盾,还在更深更高层次上了现代教育改革的灵魂:教学过程设计、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及实践。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程度我们称之为教育技术能力,这是教师信息化程度的主要体现。通常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形成过程主要由职前学习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而教师职前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则主要通过高校的教学来完成。公共现代教育技术则承担了教师职前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责任。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切合当前实际,要提高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质量,提高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出苑囿,博采众长
当今社会人类正经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随着技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新的知识以几何级数急剧增长,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个体,学会学习比任何知识的掌握都重要。可以说,在当今和未来社会学会学习才能生存,才能使自己紧随时代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一点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更加重要。教师在职前从学校学习的知识,很快就将老化,满足不了教学实际的需要,因而必须不断地更新,充“电”增加知识储备。知识的更新需要随时随地进行,传统的继续教育的方式(重返学校继续学习的方式)虽然十分必要,而且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但显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此,未来教师要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需要在职前培训获得。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将担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当今信息环境下的教学系统是一个大的,作为教授该课程的教师要想在自己的学科有所发展,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使学生在修完本课程后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就必须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和相同地方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专家、不同地方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专家对话,丰富教学经验,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听专家报告,浏览网上精品课程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课件。
二、将主题式学习引入课堂
主题是超越学科界限的课题或课题集合,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将学生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综合起来, 通过主题研究或问题解决体现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主题式学习(Theme Base Learning)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1]。在这种学习方式中,“主题”成为学习的核心,学习的主要对象是围绕该主题的结构化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而是在围绕主题展开问题解决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
在主题式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教师将最能涵盖若干个课题的有意义的、有实质内容主题抽取出来作为作为研究解决的基本问题置于结构化学习内容的核心,然后围绕该核心内容分解主题为几个平行课题,然后对于每个课题设置相应的子课题,针对每个子课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图中在摄影这一主题学习中,“如何拍好照片”作为主题,下设“选择相机”“使用相机”和“视觉”三个专题,每个专题下又细分为不同的子课题,逐渐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授课之初首先将此主题结构成先给学生,然后按顺序展开某一专题(此图中首选“选择相机”这一专题),随着该专题下所有问题的逐渐解决,下一个专题就呼之欲出了。
三、将协作式学习引入课堂
“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协作”、“学会与他人交往”等能力成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在当前信息环境的冲击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在和谐社会中,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交往才能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在保持正常人际交流协作学习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开通博客(Blog), 或借助邮件聊天工具等,打破时空创建新型协作关系。现在网上有很多类似博客的个人学术知识站点,博客或站点主人很多是一些著名专家教授或优秀学术团体,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一些最新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告诉专家以求得解答。这时候的协作关系已经从课堂教学的苑囿中解脱出来,进入了全球领域这个大网络的协作式学习环境。
通过将协作式学习引入课堂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自闭问题,让他们克服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心理拒绝,从而塑造学生完美性格,使其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先鱼后渔,抛砖引玉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但笔者认为,不仅要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鱼”。笔者在讲授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制作这一主题时,首先将案例效果演示一遍,即先授人以 “鱼”,演示的过程中阐述产生该效果的方法,然后将制作过程演示一遍,即授人以“渔”,再举一反三,将制作过程中的参数作适当改变产生新的效果。如果将授课过程比喻为“抛砖”的话,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的控制可称其为“引玉”。学生实践之初,一般是模仿他人案例,随着对软件的进一步熟悉,便有了创作思想。教师在此时要善于引导、捕捉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在创作中感受技术与互相激发所产生的魅力,从而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五、艺术化教学方式与内容呈现,,培养学生的情商
一堂课要想上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作为讲授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的教师,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一个永远都不过时的课题。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和内容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视觉艺术来展现的,如何以最大的视觉冲击力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首当其冲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时,要求教师清楚各种软件的特点及其表现能力,比如AuthorWare用于制作交互类多媒体课件,Flash用于制作动画,AfterEffect用于处理视频等,用哪一种软件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取决于要表现的内容。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美学、声学各方面因素,不断实践,不断修正,尽量使每一堂课都成为经典之作,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受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提高情商。
六、将公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媒介,打破文理界限
高校课程中,文科理科泾渭分明,向两个极端。现代教育技术在诞生之际,就注定了其“挈‘文’将‘理’”的媒介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文科和理科学生先讲授一部分与其专业有关的案例,然后给文科学生讲授理科类案例,给理科学生讲授文科类案例,并鼓励他们博览群书,使自己不再被简单地标榜为“文科”或“理科”学生。当然,学生通过选修其他课程也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总之,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公共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与方法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开发其现代教育技术可持续发展潜能,为塑造学生完美性格而不懈努力。
【】
[1]杨在宝.主题式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