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育学习自信心的调查及激励策略的探索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任强 时间:2010-08-15
    摘要: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那个正确目标。它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品质或性格特征。自信心是所有伟人发明创造的巨大动力。有了自信,才会勇敢、坚强、敢于创新;没有自信,就没有独创,就难以成功,在当前以人为本的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完善学生人格,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激励措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和健康。

关键词:自信心 善待学生 体验成功 评价

一、问题提出

在新课标中,心理健康是五大领域目标之一,而自信心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体育自信心不足的为数不少。体育自信心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而且影响到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特别是自信心的培养,是实施新课标不容忽视的关注点。目前,有不少小学生缺乏自信,造成厌学、自卑、孤僻、不求上进等不良心理。为此,我对小学生体育学习自信心进行调查,从各方面对体育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剖析,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育自信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像:东塘中心小学四年级男生71人、女生92人,共163人。发放问卷163份,回收163份,回收率100%。

2.调查日期:2006年3月31日

3.调查内容:(见表1)

表1 体育自信心调查问卷

请在每个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分数

非常符合我的情况4分;基本符合我的情况3分;不太符合我的情况2分;不符合我的情况1分。

   1.我不擅长体育运动。

   2.一说起体育运动,我就感到沮丧,不是非常渴望。

   3.我比同班多数同学更不擅长体育。

   4.有时我不去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对这项运动不擅长。
   5.不喜欢体育运动是我很大的一个缺点。
   6.我很难在体育运动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7.体育公开课不敢表现自己,因为怕动作做不好。
   8.一周除了体育课,我没有参加其它体育运动。
   9.遇到有难度的体育活动,我就有一点害怕。
   10.自我评价体育方面“很一般”“不太能干”。

总分:(    

得分及类别

1  18分以下      没有自卑感,很有信心

2  1922      信心略显不够,稍有些自卑,不明显

3  2326      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自信心不足

4  27分以上      比较严重的自卑感,在体育上很没有信心

三、结果与分析(见表2)

表2 体育自信心调查结果

类别

总人数

%

男生

女生

人数

%

人数

%

1

66

40.5

36

50.7

30

32.6

2

47

28.8

17

23.9

30

32.6

3

25

15.3

10

14.1

15

16.3

4

25

15.3

8

11.3

17

18.5

合计

163

100

71

43.6

92

56.4

1.大部分学生在体育上比较有信心,乐于锻炼,乐于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这为我们达成新课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目标,特别是心理健康领域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2.缺乏体育自信心的原因。问卷中3、4类学生虽然均占15.3%,但这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部分学生正是新课标实施的难点。通过对3、4类学生进行访谈,学生体育自信心比较缺乏或严重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1)体质较差。这些学生由于身体条件、身体素质较差,有的从一上学便对体育运动信心不足,怕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同学笑话;有的经常产生错误的比较,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只看到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差距,并一味埋怨自己太笨。由于这样,参与运动便越来越少了,体质就更差了,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2)承受挫折的能力太差。现在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偏颇,从小过着“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他们大多以我为中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一些小挫折便会产生自卑心理,过多地责备自己,一味认为自己太差劲了,瞧不起自己,使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也随之动摇。

(3)认为体育课开展的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从1类到4类,女生比例逐渐相对增加,3、4类的女生比例均高于男生,实际上这种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进一步恶化。女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一年比一年懒。从访谈情况来看,不少3、4类学生反映,对于自己喜欢的项目还有一定的信心。而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跳皮筋、趣味游戏上。讨厌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如立定跳远等田径项目。学生的这些情况有很多惰性因素,但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

四、结论与策略

自信的力量是非常神奇的,它是成功的基础,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勇敢面对困难。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用真诚的心善待学生是开启学生自信心的“钥匙”

小学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初始阶段,人的充分发展还有待于以后的展现,人生的高峰“好戏还在后头”。所以,我们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成绩不能看死或看得太重,要善待学生,寄予期望,使他们满怀信心地成长。

1.教师要给学生以真诚的爱

“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研究证明,给学生以真诚的关爱,学生就会情绪高涨、思维敏捷、信心增加、乐于交往。我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个人尊严。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优缺点,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沟通情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抚和尊重,使他们相信个人的价值,坚信“我能行”。

2.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

“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得到赏识”。给予孩子赏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促使他走向成功。我们要用欣赏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答错时,教师要想方法把错误的思路引到正道上来,要热情期待。哪怕只有一部分对,也应给予肯定,并用激励的语言、鼓励的眼光给予帮助,让每个站起来的学生都毫无遗憾地“体面”地做下去。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信任,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激发渴求知识的欲望,产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寄予学生适度的期望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了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积极期望对于增强自信心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及师生交往中,要善于运用各种关怀性的肢体语言表示对学生的关爱,在一些带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教学中,应加强对他们的保护、帮助、指导和鼓励,使他们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自己,从而增强信心,大胆尝试。

(二)体验成功是培植学生自信心的根本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屡遭失败容易导致学生的自我否定,产生认识的偏差,认为“我不行”。实践证明,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更加符合成长中学生的实际。因为,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因此,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1.创造条件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有成功的能力和机会。

“每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应珍惜少年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学生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

(1)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的创造与发现所带来的快乐。例如:给三年级学生上《玩各种各样的跳绳》这课时。我先不讲一定要如何玩。就每人发一根跳绳,你可以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或更多人一起玩,看哪一组玩的花样多。于是学生就开始玩了起来,我看了一下,超出了我的想象。如跳绳:有单脚跳、双脚跳、两人跳、跳长绳;还有用绳子套住前一个人,开小火车;两人比谁力气大,玩拉过河的游戏;还有的玩起了跳高游戏等。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游戏中个个玩得非常高兴,情绪高涨,信心十足。

(2)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为了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不同远度的练习场地,由学生自己选择有把握跳过的地点,并随时进行调整。这样,一些以前的失败者由于在多次跳过较近的远度后,并在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鼓励下,学生逐渐消除恐惧心理,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看到了成绩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练习,挑战自我,取得成功。我们要承认学生的认识、理解和各种能力所表现的差异,并根据差异水平实施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都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获得成功的体验。一般来说优秀生多是屡获成功者,他们都具有比较足的自信心。所以对优秀生要善于维护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并不断为他们创设新的起点,增加动作的难度,使他们取得新的成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而体育的学困生多是屡遭失败者,他们几乎都缺乏自信心,因此,对于学困生,应加倍地呵护,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使他们也能成功。如,三年级的《采用分层练习法练习投垒球》。我把投的远度分为5个不同的距离。分别是(0~14)米、(15~19)米、(20~24)米、(25~29)米、30米以上五个层次。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远度挑战。挑战成功的升级到更高层次,挑战失败的下降一级,等挑战成功后再回到原一级,继续挑战。教师可以巡视指导,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4)激发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德国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学,以往,一谈耐久跑学生就觉得单调、枯燥,不感兴趣。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出运动场在校园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地形跑,并鼓励学生说:这样不仅能耐力,还能欣赏沿路风光呢。学生立刻来了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可以将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利用抒情优美的乐曲营造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只有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参与,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分层对待,树立榜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利用同伴的优秀表现,树立榜样,是体育课解除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因学生的个性、身体条件、兴趣爱好、技术技能、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欲望也不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强、中、弱三个层次。体育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分在一组,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培养动脑、想象和自学的能力,提出较高的发展性目标,通过其自身的努力,能较快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那种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更加自信;体育成绩及素质中等的同学分为一组,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和强队同学一样,只要有信心,就会取得成功;体育成绩及素质弱的同学分在一组,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让学生从中找到,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肯定,让他们相信自己,只要建立起信心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必要时可以让上两组同学帮助他们,同学之间容易沟通,将他们的体会和弱组的同学交流。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有效地避免了“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并且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6)教给方法,让学生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新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自己提高能力。体育教学只靠一周3节体育课想让学生达到很好的体育运动水平是很困难的。我在体育课上多教一些方法给学生,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利用教师的方法进行锻炼。方法多了学生会经验,在各种体育活动中自己创新,自己动脑,取得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给学生时间,创造条件,主动锻炼,使学生身心健康,终身受益。

(三)教师的评价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助力

1.评价在学生自信心发展中的作用。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科学的评价能使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进步,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使学生从小喜欢体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2.评价要适“度”。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要把握好“度”。对学生的评价关键在这个“度”上,老师心里要有一把尺,评价应从爱护学生出发,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运用。不能过度,说大话,学生就会变得很骄傲,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从此不再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这样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他们的良好品质。

3.如何进行科学评价。

《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评价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评价,为促进人的发展而评价,要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方法和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1)在学生评价上确立了四个原则、四个结合。

①发展性原则:教师尽量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每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并给予公平的评价。

②激励性原则:对于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探究行为,应给予及时的鼓励。

③过程性原则:同样的学习结果,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却是不一样的,不评价学习过程,是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状况的。

④平等性原则:教师作为评价者的态度应是朋友式的,建设性的,而不是居高临下。

⑤四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横向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家长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2)从评价主体来说:要有教师对学生、学生对自己、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3)从评价的内容来说:要有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有对学习过程、方法的评价。

(4)从评价的性质来说:要有自我比较的评价,也有学生对照的评价。

(5)对体育学困生的评价: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与其他同学比他们仍然是失败者。所以要着眼于学生自我比较。在自我比较中,学困生体验到学业上的不断进步,从而提高自信心。

(6)对学生在做动作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做得好的动作给予肯定的评价。如:“你真棒!做得漂亮!ok!做得比我标准”。对做得不够理想的学生,用鼓励的语言去激励他们,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标时,当学生间相互观察、评价、帮助时,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表扬;如:“真好”“真不错”“好极了”“真坚强”“真棒”等。平时纪律较差或技术动作掌握较慢的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鼓励,走到他面前,向他点头微笑、或目光接触给予一个微笑、或竖起大拇指、或顺手轻拍一下肩、头,就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对体育学习有兴趣,热爱体育。总之,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

【结语】

居里夫人曾说“我们应有恒心,更要有自信心”。自信催人奋进,它是激励的始点,是产生行为的根源,是培植生命之树常青的沃土,是理想航船乘风破浪的“帆”。人有了自信,在与厄运抗争最痛楚无助的时候,在涉恶水攀险峰无人分忧的时候,在激烈竞争拼搏孤立寡众的时候,在遭阴风冷雨袭击无遮无挡的时候,不为艰难困苦所吓倒,不为世俗目光所左右,不为闲言碎语所困扰,生命的吉他就会奏出跳动的音符,献出欢乐的旋律。自信是金,每个人都应树立自信心。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教育大潮中,放飞孩子的心灵,让自信成为他们有力的双翅,任其在大自然中翱翔,体会人生百味,体验成功的喜悦,开创美好的未来!

?

1.高宏存主编的《成功素质教育》 新华出版社

2.张行涛主编的《新课程教学法》 轻出版社

3.周 宏主编的《愉快教育》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曲宗湖主编的《学校健康教育指导》 人民体育出版社

5.张 晖主编的《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钟秉枢主编的《中国学校体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