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行动研究是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源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明欢 时间:2010-08-15
  摘要: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而去寻找、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不断尝试、反思和行动三结合,从而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素,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者的参与意识。本文从行动研究的介绍入手,重点探讨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关键词:行动研究 博客

一、前言

顺德区局近十年来,凭着优势,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不过我们深知,硬件只是为教育信息化工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中的关键还在于如何用好这些设施,发挥化教学优势,开展信息化课堂教改实验?各学科的老师如何承担整合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能否发挥优势,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呢?

我们镇积极承担基于天空网络教室系统的信息技术课题资源库建设研究,我镇全部中小学都参与了信息技术资源库建设,但是,若要将资源库有效应用于教学,并将此模式向其它学科推广,则要求我们对资源库的有效性应用进一步深化研究。如果信息技术教师能全面开展行动研究,则能在自己的学校或教室中,研究立即的、实际的情境,加以检讨、反省,就能改进教学,推动教育信息化。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开展行动研究进行一个探讨。

二、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是教师结合其他人员的参与或协助,基于合作、平等、反省和批判等精神,使用质性或量化研究方法,以改善教学质素为目的,探究教学系统和变革的历程。

行动研究大体分两种类型: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型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市区系统)范围内进行的联合行动研究。

传统上,研究被视为大学教授、学者或专家的工作,与教师无关,教师只传授别人的知识,不必也没有能力作研究。但是在今天,教师即研究者,已成为落实新课标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探究自己的教学实际,才能促进专业发展,落实新课标精神。

三、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1.行动研究是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好方法

事实上,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研究风气已盛行,许多教师撰写,进行研究;许多教师参与各类研究团体,参与研究过程,或依各自的兴趣和关心,作非正式的研究。但我们的研究对象多是别人,而非自己的教学实际;研究场所多是在电脑中心或实验室,而非自己的电脑教室。因此,研究结果大多是概括化的结论,对自己电脑室的教学改革并没有多大帮助。

新课程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课程本身的研究,而更应该注重对自我的探索过程,自我探索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我们不太愿意面对自我中自己不满意的部分,而往往这些部分才是有意义变化的催化剂。日有所思,日有所得,只有当我们面对自我中的这些方面时,变化才成为可能,而行动研究是一种通过实践来使我们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理论得以检验和理论化的过程,这样,知识、实践和发展就不再是分离的了。行动研究者在与同事和学生的合作中,常常是在不断的行动、观察、反思行动结果的循环中形成并检验有关他们工作的理论的。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研究者──教师

教师既是研究者,也是研究结果的消费者。故教育行动研究又被称为“教师的研究”,是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成长的一种主要方式。学生要“研究性学习”,教师要“研究性工作”。

(2)研究的起点──来自于教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惑和想法。同时校外专家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唤醒和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3)研究的目的──改进和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管理行为,有助于教师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提高专业的敏感性和合作精神,更加有效地工作。

(4)研究者与专家的关系──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校外专业教育研究人员提供专题性和技术性的咨询和指导,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是在“信息对等”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增强教师自信、自尊和自立的能力。

(5)研究过程──包含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归因、措施与行动和评估与反思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

总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和探究活动,进行积极的反思,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并与同事相互协作,把研究和实践联合起来。这样,研究者可以从“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从只负责“发现知识”到负起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促进课程发展,还可使教师改进其行动和工作。

因此,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为提高实践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Mckernan,1996)它更关注于改善人类行为和反应的质量而不是构建行动理论。

四、行动研究的实施

1.行动研究与正式研究之比较

 

行动研究

正式研究

研究人员

1.  实务工作者担任,学者专家提供协助

2.  注重人员民主参与和合作协商

学术研究者为主,其他人员协助施测或提供资料

研究者知能

基本程度或有限研究知能,经验少或无

具有相当程度研究知能,经验多

研究目的

1.  提升实务运作品质

2.  获得促进实务运作的知能

1.  发展或检验理论,解释或预测事件

2.  产生可普遍适用的知能

研究问题

为改进实务问题,因实务中察觉或实务需要而衍生

和验证或发展理论有关,多衍生自花阅览或省思

文献探讨

多阅览可用的二手资料,以概括了解

广泛阅览一手资料,以全盘了解

选择样本

立意取样,可得样本

抽样具代表性样本

研究设计

1.  程度多自创,可适度弹性修改

2.  收集、解释、实施等步骤常循环进行

3.  较不关注控制情境和减少误差

1.  严谨设计,控制干扰无关变项

2.  依原订线步骤实施

3.  重视信度和效度

资料收集

以简易可用技术,立意收集资料

采用具信效度的测量技术,可能进行前导性研究或预试工具

资料分析

采用简单分析,多呈现原始资料,注意实用显著性,较多主观看法说明,批评者协助检验结果。

分析技术复杂,呈现分析后资料,多强调统计显著性、推理一致性或事件深层意义诠释或洞察

结果应用

1.  强调实用显著性和影响实务的程度

2.  多提出改进实务的可用资讯

1.  注重结果的意义、理论的显著性和可复制性

2.  多提出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报告形式

依据实际需要而定,无统一格式

强调合乎严谨学术论述的规范

2.行动研究的工作流程

(1)问题的提出

①(教师)从自身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做行动研究,首先要敢于提出问题,其次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来研究。

问题的来源就是要求教师每次上完课后要进行反思。每个星期要让教师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特别是要记录那些处理不了的事情,进行定期的交流。对共同存在的问题可以作为课题来研究,对于个别的情况可个别交流。

②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有的教育思想、新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信息技术教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在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在班级管理方面和在学生心理健康和不良行为纠正方面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学习新理论、善于学习新课程标准、善于与同事和专家交流,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

(2)问题的归因

在经过问题的初始调查确定问题的存在和严重程度之后,研究者应该着手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可能的原因。为下一步制定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提供基础。正确和有效的归因,可以使下一步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更加具有针对性,也容易取得更好的效果。

(3)措施与行动

附:行动研究案例一例

初二某班学生李×,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中,该生主动性很差,经常玩纸牌游戏。教师根据该生特点,采用奖励守纪的办法进行正面教育。

第一周,观察该生上机行为(2节课时)。观察记录该生上机表现行为,作为行为基线。这周内该生每节课玩纸牌游戏平均9-12次,任务基本不完成。

第二周,施行实验处理:每节课内如完成每一步任务,以各种形式表扬一次,如完成全部任务,给予等级红花奖励。同时,依然按第一周的方法观察并记录,看处理是否有效。这周内该生每节课玩纸牌游戏1-6次。任务基本完成。

第三周,停止处理,看有关的因变量是否回复到基线。结果停止表扬后,上机表现行为又升至每节课玩纸牌游戏7-10次,任务基本不完成。

第四周,再次施行相同的处理,再测定因变量,如有改进,则有充分证据说明处理是有效的。记录显示:当重复处理时,开小差频率又显著下降至0-3次。

从以上四个周的实际研究可见,表扬和奖励对降低该生讲话频率有效果。然而教师不可能永远用表扬和奖励的办法使其上课不无故讲话,于是教师逐渐延长表扬和奖励的时间,从每节课信息技术课到每一周一次。或不定时表扬和奖励,使他无法预知什么时候老师会给予以奖励。再后来,逐渐用个别谈话式表扬,再逐渐延长间隔时间,等等。这样该生开小差的行为就比较稳定地减少。

措施与行动,是教育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核心部分。研究者应该注意下述一些原则。

①措施应该与归因的结果相对应

研究者为了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任何措施,必须有对该问题的归因结果,特别是实证性的归因结果的支持。教育行动研究中“问题的归因”和“措施与行动”之间应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②措施应该结合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要有操作性

措施与行动应该密切结合在一起,将措施结合到自己的备课、教案和课堂教学中去。否则,很难确定研究者制定的措施是否真的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如没有落实,就很难体现教育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的理念。

③制定的措施不应该以加重学生负担为代价

教师在制定措施时,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即“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解决的问题,绝不带到课堂之外;如果能够在学校中解决的问题,绝不带到学校之外。”

④注意对措施的实施进行日常的监控

要善于运用各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新措施、新方法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及时的追踪和记录。这方面常见的方法有:观察、撰写研究日记或周记、课堂实录、问卷调查、学生或家长访谈、录像、录音等。研究是做也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3)评估与反思

评估与反思,是循环往复的教育行动研究过程的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不仅是现有一轮教育行动研究的结束,也为新一轮教育行动研究孕育着的新问题。

五、行动研究的平台

课程改革为行动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可供研究的题材,那么的作用就是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交流平台和成为记录工具。网络传播和交流方有Email、、ICQ、博客(Blog)等。

我们发现运用博客网络日志开展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交流,是目前最好不过的平台。

博客Blog,是Weblog的简称,即Web和Log的组合词。We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所以博客也称为“网络日志”,或简称为“网志”,但博客同时也指的是Blogger或Weblogger,即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市场术语》中对博客的定义为: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创始人Evan Williams认为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

博客(Blog)的出现使得网络传播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它在2003年下半年才在出现,到现在还不足周岁,但博客在中国出现并得到了有力的。它更加的有利于张扬个性,从技术上讲,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想要发布的文章,而且要比个人主页更加方便,比BBS更加自由,使得博客网站更具魅力。

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观察和反思,记录和交流正是博客的长处,博客的日志记录方式和行动研究的日常记录反思在此巧妙结合。

(1)以“专业”或者“专注”为特色的博客表述。我们可以将研究的结果分三个部分进行记录下来,一部分专门作为日常活动记事,而另一部分专门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第三部分记录访谈、观察和摘录,这样就有了多视野、长时间、从一维到多维的网页“文本”记载,因此才有博客的另一名称“网络日记”的来源;

(2)以格式固定后的不同内容形成了同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或沟通是“旧媒体”所不具有、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社区(例如:BBS)交流、即时信息(例如,ICQ,MSN)等所不具备的,它就是“博客文化”的内容特色,这种特色兼具了社区交流的特点,却拥有社区交流无法实现的内容条理、文化含义深刻、可以引伸出一系列的不同角度表达等优点;

(3)博客不是BBS灌水、它不必企求同步交流与呼应,是一种“唯我独尊”的“个性文化”作品,我们在记录临时心得或随笔时如果不希望别人看到,则可以采取不公开的方式,这点是与BBS等社区的不同之处;

(4)博客让以前的各种传递、交互手段都更加随意、更加面向公众化了,因而表达的效果、影响力是以往任何时间更加具有个人网站或BBS所无法比拟的,博客表达已实现了媒体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将研究的过程录像轻松展示出来。

六、小结

教师的研究角色愈来愈重要,要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推动网络资源的有效性应用,先要求加强我们自身的在职进修,而加强教学应用研究是其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教学的行动研究,渐进改革,全体信息技术教师参与,与各学科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博客(Blog)等平台,塑造开放和平等对话、民主参与、接纳批判和创思、自我反省和成长、团队合作和学习的行动研究环境。这样,就能分享智慧,促成经验和成果的共享和累积。也可促使我们的教师的专业成长,行动研究变成弹性、多元性、广度、深度、自主性和学校本位性,落实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

文献:

1.ART教师行动研究专题网 http://action.ntntc.edu.tw/

2.行动研究互助网ARIS http://ci-lab.ied.edu.hk/aris/index.htm

3.深圳吴良辉《浅谈运用博客开展教师行动研究》2004-11-19

4.长沙李志宏《新课程下怎样开展中小学教育科研──兼谈关于课题研究》200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