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命型德育教师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5
一、生活德育呼唤生命型德育教师
生活德育是超越知性德育的一种德育范型。与知性德育相适应的知识型德育教师操作不了生活德育的课程及教学,生活德育的实施要求新的生命型德育教师的出现。
1.从德育目的来看,生活德育改变了以往培养“伦者”的目的,而转向生成“有道德的人”。生成“有道德的人”并不排斥道德知识的教学和学习,但道德知识的教学和学习在生成“有道德的人”的教育活动中已经不再是目的,也就是说生活德育不再是为知识而知识。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已经处于次要地位。单纯以传授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思维训练的知识型德育教师无法实现生成“有道德的人”的德育目的。这就要求出现一种与知识型德育教师迥异的教师来操作,而生命型德育教师正是生活德育目的实现的重要保障。
2.从德育课程来看,生活德育课程的设计改变了以往德育课程设计所遵循的学科知识或道德规范体系的逻辑,是以儿童生活的重要价值维度和不断扩大的生活范围来设计课程的,课程中洋溢着儿童生活的气息。这种课程设计要求德育教师俯下身去倾听儿童,了解儿童的生活,弄清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所思所想、所欲所求。可见,只有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教师才能驾驭新的德育课程。
3.从德育教材来看,“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生活德育理念下的德育课教材只是儿童探索生活世界的一个切入口,仅是为儿童提供的一个平台。这就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4.从德育课堂上来看,生活德育的课堂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一个动感的世界、一个洋溢着情意的世界。在这样的德育课堂上每一个人都以“全人”的身份出场(鲁洁语)。这样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必然要求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来把握。知识型德育教师以知识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法,难以驾驭充满生命活力的德育课堂。
那么,生命型德育教师究竟是什么形象呢 ?生命型德育教师有哪些特质呢?
二、生命型德育教师的基本形象
1.生命型德育教师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教师。这里所指的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不仅指教师要尊重、关爱学生的生命,还要尊重、关爱自己的生命。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关爱的人,怎么能关爱他人的生命呢?自爱是道德的源头,一个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老师才会去爱学生,引导他们去感受美好世界,活出生命的意义和风采。德育教师作为学生精神生命的引领者,更应该是珍爱生命的人。
2.生命型德育教师是关怀和提升学生精神生命的教师。人的生命具有二重性,即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德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肉体生命,使其在学校中不受到人身伤害,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德育教师只关注精神生命的认知层面,给予了学生大量的知识,却忽略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育。德育作为一种育人活动,要求德育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生命,因为精神生命的完善与否,是人之为人更显著的标志。德育教师的责任就在于点化和润泽学生的精神生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生命型德育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生活德育理念下的德育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要求德育教师自身必须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只有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动”的状态中,让学生的情感、思维、语言、身体都动起来,打开记忆的闸门,在回忆、叙说、聆听和思考中而然地学习道德,也就是说,只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德育教师,才能“创造”出迷人的德育课堂。
4.生命型德育教师是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性凝聚而成的品质。”教师德性包括教师善、教师公正和教师责任感。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会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即教的不是书本里的现存的事实知识,而是一种在书本里无法言说的人生智慧。学生一旦形成了教师和他用全部身心滋养出来的人生智慧,对人生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和深层的把握,生命境界就会更加高尚。
5.生命型德育教师是具有教育教学智慧的教师。“智慧是个体在知识、经验和理性的基础上形成的灵活应对社会、和人生变化的一种创造性的能力。”教育教学智慧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件、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教育教学智慧是任何一个教师都必须具有的素质,教育教学智慧对于德育教师尤为重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很难预设学生的状态,只能根据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并引入德育课堂,才能让学生得到。
6.生命型德育教师是勇于创新,持续追求专业发展的教师。生命不息,创造不止。回归生活德育理念下的教材,只是教学的切入口,是学生探索生活世界的平台。教师要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生命型德育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把教材中提炼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那样的德育课将会索然无味。教材中大量的留白也暗示德育课堂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是真正的德育课教学。创造性是对生命型德育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离开了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只会是意义不完整、没有生命的符号体系。
值得说明的是,生命型德育教师并不是知识型德育教师的对立面。生命型德育教师也不是不要道德知识的教学,而是看把道德知识的教学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与知识型德育教师相比,生命型德育教师更注重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更注重创造新的精神生命。因此可以说,生命型德育教师是对知识型德育教师的一种超越。
三、生命型德育教师形成的内外机制
生命型德育教师作为迥异于知识型德育教师的一种新型德育教师,其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各种力量相互配合,才能推动生命型德育教师的诞生。
1.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师培养模式。传统的德育教师的培养归口于师范院校的思想教育专业,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训练中,政治、、理论课占主导地位,而关于道德哲学、品德与德育心理、德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系统训练很少。这一培养模式背后的假设是:德育课程的学习等同于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培养出来的德育教师也是以传授道德知识、进行道德思维训练为己任的知识型德育教师。殊不知,德育是成“人”之学,德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因此,国家应加强大学教育学院(系)参与师资培养的力度,加大对“准德育教师”教育学、心等方面的训练,增加“修身养性”的通识课程。此外,师范院校要开设新的专业,培养专门小学德育师资。
2.从学校层面来说,要竭尽所能清除阻碍生命型德育教师诞生的不利因素。
首先,德育教师在学校的边缘化地位,阻碍了生命型德育教师的形成。学校要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地位,这是生命型德育教师诞生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由于主义和知识至上的主流文化的控制,德育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名义上的高位,实际上处于可有可无、常被任意删减的低位。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德育课教师被边缘化,成为学校里最不受重视的教师群体,是学校的 “次等公民”。这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要切实提高德育教师的地位,使其与语文、数学、英智慧的生命,用一个心灵去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去影响另一种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因此,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权威”身份,以平等的一员走进学生的生命,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同学生一起实现生命的成长。
其次,德育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这里的素养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要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二是要多读书,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引入生命叙事的教育方式。所谓生命叙事,就是叙事主体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包括叙事主体对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体验、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的感悟等。生命叙事的教学方式反映在德育课堂中,就是要求德育教师放下权威、揭去布道者的面孔,以和学生同样的 “你”出现,师生作为主体共处,以平等对话为活动方式,以各自独特的生命经历、体验、感受参与德育过程,和学生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