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常识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5
 一、 课题的提出
   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深感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这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压力,更是“人才”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为两种竞争形式,一是技术的竞争,二是意识形态的斗争。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有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坚定的思想理念,更有敏锐的洞察力。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同时又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素质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几年的实践和学习中,我对当前小学常识课的教学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1、 常识学科仅仅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知识还不够,必须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能力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比了解结论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的知识的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情趣。教学活动的内容除了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要有必要的横向拓展和渗透。
   2、 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兴趣的提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实施。用思维引导实践过程,做全面的加工、分析,再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才算对事物性质有了真正的了解。
   3、 传统的教学方法太偏重知识教学。表现为教学时过分地重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知识;重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第一认识重视不足,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够。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采用“讲授法”,结果自己讲得很累,效果确不好。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懒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
   4、 知识的教学,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应该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不能单靠填鸭式的灌输和注入。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能指导学生学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不能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得少,做的少,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自行研究、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日复一复,就有可能成长为勤思考、会思考的人。学生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教学的效果。教学的价值应评价为
   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教学投入。
   针对这一评价体系中的三者关系,我在小学常识五年级中进行了对比实验。试图研究“学生学习兴趣、记忆力、语言会话能力”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二、课题设计和实施
   1、实验过程和方法
   实验对象:五年级一班、二班、三班
   实验时间:第一阶段从99年10月初到12月底
   实验人次:165人×4次
   实验方法:对三个平行班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然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2、实验实例
   现举小学常识第九册《东北林海》课实验过程如下:
   一班采用纯粹的“教师讲授法”。教师讲,学生听,基本不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二班选用现今为教师们普遍使用的“一般教学法”。课前教师准备三组小组讨论题(附1)。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自学课文、看录像、小组讨论等方法学习课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交流。
   三班采用“主动学习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课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了解“东北林海”哪些知识?各小组派代表把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教师根据进行一定的整理。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知识的来源,教师提供学习媒介——地图、录像、有关书籍等,学生分组学习。最后学生交流汇报研究成果。
   三、 教学效果调查及研究
   1、教学效果调查。(其余三堂课调查结果附后)
   二天后对三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
   (1)、书面记忆力:在纸上写出学习《东北林海》一课后,你了解了东 北林海哪些知识。
    (2)、知识语言表达能力:说一说你知道的东北林海。
   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参与面 师生时间比 书面记忆 语言平均长度
   一班 教师讲授法 较低 10.9%① 7:1 4.8个/人 16字/人
   二班 一般教学法 一般 >90%② 1:1 6.1个/人 21字/人
   三班 主动学习法 较高 100%② 1:4.5 6.5个/人 28字/人
   ①指回答问题学生/全班总人数。
   ②指参加小组及班级讨论的人数/全班总人数。
   2、研究结果(以《东北林海》一课为例)
   讲授法: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局限于单向活动,师生时间比为7:1,这“1”也仅局限于教师和个别尖子学生间的对话。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受累并未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没有能调动学生用耳、眼、手、口等各种感观参与到学习中去,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相对较弱。教学理论和实践表明,智力水平正常的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教学条件再好,他们的主体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从课后调查来看,“纯粹讲授法”教学效果较差:“书面记忆”一项,比“一般教学法”低了21.3%,比“主动学习法”低了26.2%;语言长度一项,比“一般教学法”低了23.8%,比“主动学习法”低了42.9%。如此看来,这种教学方法在知识记忆和语言会话能力培养上均不如后两种方法。
   一般教学法: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中师生时间比为1:1左右。教师依靠三组问题紧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学习也有较多的时间在教师的控制下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方法正确,少走了弯路。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法能较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局限于静态目标,缺少学生能动的反映。殊不知学生在依托教师的教,获取知识时,他们的身心还有自主的需求。一切的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重新发现,真理也往往深藏于繁杂的事物之中,只有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学生才可能发现它们。而敏锐的洞察、创造才能,正是来日成为“人才”的基本条件。
   主动学习法:最大的优势是着力使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自主的、有效的“学”,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师生时间比达到了1:4.5。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行为,增加了大量自学环节,突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汇围,突破了以往教学中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小范围个体性的静态沟通。学生全员、主动的交往,使交往形式多样化,强化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小组与集体的交往,使教学真正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竞争,使主动参与学习面达致到100%。心的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概率最高。学生面对面而坐,小组人数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小,容易参与讨论,大胆地发表不同见解,同学之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也容易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主动学习法”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讨论、合作交流、自学等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也符合他们的能力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记忆比“纯粹讲授法”高35.4%,比“一般教学法”高6.6%;“语言长度”比“纯粹讲授法”高75%,比“一般教学法”高33.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确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会话能力、团体合作精神有很好的锻炼。正如刘默耕老师所言:学生学习后的“输出”不是简单复现教师给他们“输入”的东西,而是要远远多于、高于老师给他们“输入”的东西,也就是说“效益”远远大于1。
   四、结果分析
   素质理论是一种依据人的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唤起人的主体意识,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由此来看,“主动学习法”十分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1、从教学目标看
    现代教育确定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样化的目标体系。“主动参与学习法”使达成的教学目标更加完善。传统的教学法注重的是片面知识的教育,置学生全面的发展于薄弱的位置。而且在智育方面,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教师只是试图把学生塑造成统一化、模型化的标准件,压制学生的个体精神,迫使学生屈从于他们的价值观,依附于他们的教学准则。这样的教育观是对现代人性和人的发展严重的压制和摧残。在教学中,不信任学生的创造力、不尊重学生的个性需要,一味地只运用单纯讲授法,必将泯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主动学习法”把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学精神、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力求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协作、感受挫折和成功,能在知识、能力、情感、精神等方面协调的发展。较之其它教学法,“主动学习法”把学生看作有感情、有生命、有选择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优化了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更注重始贯穿着培养学生主体性这的主线,更注重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体现。
   2、从教学方式上看
    “主动学习法”在教学方法上摆脱了单一的传统模式。把知识传授、人格发展、能力创造力培养、行为习惯养成融会贯通,突破了各学科教学目标之间的界线,使目标体系更加丰富多彩,更利于学生的发展。“主动学习法”在教学任务的提出时重视了自我教育意识,用学生的主体思想来设计学习任务,为学生的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对于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完成问题的教学方法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主动学习法”把大量的自学协作、讨论研究引入课堂,突破了以一问一答,师生间对话的局限,增强了激励性、尊重性、参与性、信任性和发展性。重视让学生躬身实践,使他们加深体会、养成习惯。“主动学习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重视强化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必须以语言为媒介,在交流、讨论,甚至争论中,说话的机会多语言的长度会增长,会话的能力也就增强了。通过语言的表述,知识印象就会加深,这样的知识不用背也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中,经久不忘。可以说注重学生个人主体性的培置,定能使学生做到自主、自立、自觉、自强、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
   3、从教学结果来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主体性有利于人的健全发展。四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调查研究虽然不能反映教学的本质,但是也可以看出某些共性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诱导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会产生较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会直接学习的兴趣、学习成效上表现出来,当教师重视、尊重学生的需要,把学生真正摆到教学的中心位置时(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积极和富有成效。
   正确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人的主体性地位,可以使教师更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上述所谓“主动学习法”只是调查研究的媒介,并非是一种完美的教学方法,单凭几堂课并不能说明它的长期效应。但是“一定的教学方法”能“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当社会向教育提出新的培养目标时,教学方法也要相应地改变。重视学生个人主体性的培植,必定会对教师教学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