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15

内容提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教学的审美作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用详实的教例,从启迪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想象美以及学生创造美这三个方面,论证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具体过程与所取得的实效。

关键词语:
    审美教育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

音乐是小学进行美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像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美的。《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音乐教育其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为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6条的美育任务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提出“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充分肯定了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并且为音乐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已作了明确的指示,提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并且要求“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根据陈部长的报告精神,我尝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具体的教例如下:

1.创设音乐情境,启迪学生欣赏美

欣赏美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份。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从对于美的形态的直接感受开始的。因而,只有能够感受美和欣赏美,才能理解美,进而发展想象美与创造美。在中外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以及家都很重视欣赏美,而且无不具备相当高的艺术欣赏能力。例如: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十分重视美育。他要求学生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欣赏音乐可以“益智”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而获得成功。著名的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前苏联火箭之父齐奥尔夫斯基说得更为生动具体。他说:“不懂艺术的工程师是个蹩脚的工程师,不善于幻想的设计师,不配称设计师……不论你的身份如何,你的生活应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容,都应当善于发现和欣赏美的艺术。”以上论述都说明感受美与欣赏美能活跃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灵感与顿悟,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因此,启迪与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的能力,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信息网络的多媒体优势,能为音乐教学创设形声兼备的音乐情境,全面增强音乐的时空效应,唤起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欣赏美的能力。  

   例如:《鸭子拌嘴》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首民间吹打乐曲。通过合奏刻划了一群鸭子嬉戏“拌嘴”的活泼可爱情境,以启迪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但光用录音播放这首乐曲的话,很难欣赏到它美的所在,并可能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实现教学要求。为此,我多方收集有关的音乐资料,编制成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用图文并茂、形声同步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欣赏能力。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进行最简单的交互学习。学生操作鼠标,从机屏幕上先认识大小镲、串木鱼等有关打击乐器的外形特征,再分别听辨它们的音色。然后了解刮击、点击、轮击等表演技巧和产生不同的音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集中欣赏乐器的合奏表演。乐曲一开始,屏幕上就呈现出活生生的几只个性鲜明、十分可爱的卡通鸭子形象。乐曲和画面结合,表演了各种熟练的演奏技巧。如时而刮击、轮击;时而打镲叶、敲镲帮等等,充分显示了鸭子的“行走”、“交谈”、“入水”、“嬉戏”、“拌嘴”等个性情境。学生又听又看,兴趣盎然,随着乐曲演奏和动画表演的形象效果,他们纷纷不由自主地模仿起可爱的小鸭子的动作来,从而使原本呆板乏味的合奏,变成了妙趣横生的声画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结构,弥合了音乐的抽象性欣赏与学生的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充分提高了他们欣赏美的能力。当我再让学生作第二次欣赏时,只单独播放乐曲录音。这时由于学生们的头脑中已具备了乐曲的视觉形象情境,因此仍然听得津津有味。这表明多媒体情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2.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

  思维,特别是想象思维是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前提。大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同志《在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以上论述都说明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思维是十分可贵的。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 《小猪的一家》是一年级上学期教学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教学目的是通过乐曲中小猪叫声的模拟,让学生了解2/4拍的强弱,以培养节奏感并启发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形象,从而想象美的能力。我收集了《三只小猪》的光碟,通过剪辑组合配以动画和乐曲,编制成游动物园的课件,创设了演示情境。上课开始,我先让学生们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方式进入课堂。这时大银幕上的多媒体动画呈现了树荫郁郁葱葱,绿草成茵,鲜花盛开的田野,小鸟飞来飞去,野兔、松鼠等在草地上奔跑跳跃,狮子大哥坐在一旁,悠闲地甩动着大尾巴。这一派美丽的景色,让全班学生一下子就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一只小动物,身临其境地进入到审美想象的冲动之中。随着悠扬的乐曲和画面变换,学生们模仿着在动物园的小河中划船找新朋友的律动。当画面上出现一幢红色漂亮的楼房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纷纷猜测起来。这时乐曲播出《小猪的一家》传出了小猪“呼噜,呼噜”的声音,于是大家很快猜出了这里原来是小猪的家。果然画面上楼房里的大门打开了,几只小猪欢快地跑出楼房,在门外场地上跳起舞来,表示欢迎小动物们到来。这时,学生们都说他们找到的新朋友原来是《小猪的一家》,这样课题也随着出示了。当小猪们的舞蹈停下来后,我让全班学生再听一遍这首乐曲,并且要求他们从乐曲中去猜测想象小猪一家平时是在干些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和想象,再用律动来表示。学生们在乐曲启发下,一方面模仿小猪的叫声,另一方面表现了小猪们擦窗、扫地、煮饭、喂食等劳动的动作以及拔河、跳绳、跑步等运动的动作,甚至表现了小猪鼾睡的动作┅┅学生们的想象精采纷呈,模仿表现也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大大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充分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想象能力,促进了他们的想象美,并做到了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3.引导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一切智慧、一切更高的启示。”柳斌同志在《艺术改革与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也认为:“中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更美好的东西。”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迪学生欣赏美和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尤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这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多媒体信息的情境性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交流式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春天来了》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春天来了》,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方面去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来创造美。我将关于春天的视频录象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把他们带入了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了“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在高兴地欢唱着“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们的欢快情绪很快地被吸引而高涨了起来,纷纷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起表示春天来了的欢乐舒展的动作情境。当学生们初步感知这首歌曲后,我弹奏钢琴引导他们用“lu”轻声地哼唱几遍歌曲的旋律。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脑思、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去充分地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意境和作者对春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这样,学生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记住和理解了歌词,并在情感上与作者对春天美丽的赞赏产生了共鸣,发出了“祖国的春天多么美好”的感叹。在美的情境启发下,有的学生提出了按乐曲自己编写歌词的想法,立即受到全班同学的响应,都积极地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诗歌写作知识创作新的歌词。他们写出了好多精采纷呈的诗歌。如:“花儿张笑脸,鸟儿露脑袋,太阳暖暖照身上,大地也渐渐苏醒。小蜜蜂嗡嗡叫,飞来飞去多热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的春天多么美好!”又如:“蜜蜂飞来了,杨柳风中跳,桃花在开口笑,冰雪在慢慢化掉。小鸟儿唧唧叫,飞来飞去多热闹,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祖国的春天多么美好!”……学生创作的这些歌词很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愿。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么好的作品,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春天美景的感染下,通过协作交流,开拓了创造美的艺术思维能力,再通过反复修改,不断得到了完善与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小学生都有欣赏美、想象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因势利导,广泛地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信息技术去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实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有机整合。同时注重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与爱美情操,这样必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的审美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教师学习资料》1999年第3期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0年10月
《柳斌谈素质教育》 柳斌  北京师大出版社  1999年1月
音乐美纵横谈》程民生等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2月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