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评教”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了“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性,对“学生评教”提出了相应建议,拟实现通过“学生评教”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目前,部分高校实行“学生评教”工作,通过学生打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估,这对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改进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其中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学生评教”的合理性
教师最直接、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教师为了完成自身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对于自己“服务”情况的感受和看法。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的条件下,学生更是有权利对于教学的状况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当然,这丝毫不意味着学生的每一个意见都是正确的,丝毫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对于学生的之责,也丝毫不意味着教师会因此丧失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它的真正涵义在于,~位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教师,有义务了解自己的学生,并且要能够根据这种了解,努力去修正自己的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注意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这样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才能够获得某种超越,靠着这种超越,我们就有可能把对于学生打分的某些疑虑和担心转换成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内在的驱动力。
现在讲素质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学生打分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也有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学生评价教师教学情况的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学校、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责任感。把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此而言,学生给老师打分,既是对老师“师德”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于学生“学德”的考验。
评估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体地说,是要“帮助”人,而不是“整治”人。
2“学生评教”的矛盾及局限性
我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两句话。一是由学生打分的这种教学评估活动有其天然的“合法性”,作用明显,应当充分肯定;二是这种评估方式也有其边界和局限,因此,尽管它是非常重要的,但又绝对不应当是唯一的。
一方面学生打分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势所趋”,难以逆转的事实,不管教师本人是否情愿、是否意识到,评估的结果在事实上对于他的工作会产生种种影响;另一方面,教学评估的总体情况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又往往是处于一种半公开、半保密的模糊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产生的往往是困惑、怀疑乃至抵触,而不大可能是积极参与的建设性的情绪。
另一方面既然是学生打分,评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首先需要学生对于这项工作的理解和重视,有一种认真、客观、负责的态度;而学生在打分过程中只管不断地埋头打分,却没有机会了解自己打分的结果,这里所说的“结果”既包括最终的分数本身,也包括这一评估方式对于教学活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怎么能够更深地认识这一改革的真正意义呢?一方面是迫切需要学生的重视和配合,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应付差事的心理,他们看不出这一活动的真正意义何在。
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来看,目前我们实行的教学评估办法名义上有两种:学生评和同行评。但是真正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是学生评价。这种情况其实不难理解,正常情况下,在长达几个月的教学活动的全程中,始终同教师在一起的不是同行专家或系部领导,而是学生,并且只能是学生。就这个意义而言,由学生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显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学生评价教学活动也有它的边界和局限。就所授课程的意义而言,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拥有量上是有着明显差异的。因此,多数学生很难就教师的授课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是否、教师讲授的观点是否完全正确、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完备等问题提出客观、科学、系统的看法。而所有这些又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全面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寻找更多种类的评估办法。比如说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和校系两级教学活动的综合评估、等等。总之,科学的教学评估应当是一种系统,学生打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但还不是整个系统本身。
3对“学生评教”的建议
3.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估制度,是一个跨越学术问题和管理问题的系统工程。教学活动是一种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复杂劳动,其本质是精神性的。因此对于它的评估,内容、方式、方法、角度和手段也应该是丰富、灵活、多样的,这就迫切需要尽可能多地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
据说现在有老师不敢严格要求学生,是因为担心学生不能够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对此我们认为在这两者之问未必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尽管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真正的“账”不应该记到“学生评价老师”这件事情头上的。
尊师重教,始终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教师花费心血教授学生知识,学生认真如实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这既是对教师劳动的一种负责任的回报,又是对社会和自己负责任的态度。绝大多数教师从学生的评价中获得了反馈信息,必然会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改进,这样,最终受益的将是学生和社会。 从教师的角度看,首先是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是能够判断出教学质量的优劣高下的,也许他们一时还做得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终究会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并且也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不否认,目前确实存在着少数学生会对要求严格的教师心存不满的情况,但即便如此,也不应当因此而放弃自身作为“灵魂的工程师”的神圣职责。为了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在整个学校工作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对他们有、指导、引导、帮助和管理之责。因为“担心”个人的利益受到某种损失,而不能做到忠于职守,这不但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同时也有悖于人格尊严的要求。
在教学评估活动的具体组织上,我们宣传得不够,培训得更不够,这就使得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教学评估的意义、程序、特点等缺乏系统和完整的了解,更谈不上做好充分的心理调试和准备,这也是教学评估活动时常不够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的宣传培训工作要重点帮助评价者掌握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提高人格素质,同时又要注意引导被评者不断端正自己对评估的态度。
3.2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现行的评估量表和办法,汲取和借鉴了许多实践经验,在不少地方是比较合理的,但为现行的评估量表和办法仍需要不断改进。
教师对评估的被动乃至抵触的心理,确实有其自身观念的问题,但是同时和我们一些同志对于教学评估的片面理解也是不无关联的。前面说过:评估的目的是“帮助”人,而不是“整治”人。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这种外在的“帮助”只有通过“内化”的过程才会真正起作用。产生抵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评估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把课程课堂教学评估的成绩与行政性的奖惩联系得太直接、太紧密、太迅速了,以致在不期然之间启动了教师心理当中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这种评估环境和心理状态之下,教师很难认真、从容、深入地审视和思考自己在教学上的得失和改进之道。这就有一个以前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如何营造出一种宽严适度的评估环境?
目前的评估办法,有一个潜在的理论,即认为一种评估尺度可以衡量所有的事物。而在事实上,这只能是一种神话。按有些同志的说法,我们的课程至少可以分成四大类:知识性的课程、技能性的课程、前沿性的课程、修养性的课程,我们现行的办法似乎主要适用于第一类,那么其它那三类应当怎么办呢?再有,我们现行的评估办法,心的背景比较明显。其优点在于它在评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行为特征的时候往往具有较高的信度,但在需要从教育学和相关专业的角度评估课程的时候,它有时又表现出其捉襟见肘的另一面。我们的评估人员实际上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对评估量表进行了修改,希望增加课程评估的内容,但结果仍然不够理想。量表上有这样一个问题:“听课的收获”。显然,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容易出现其本身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而作出的评价强加在授课教师身上的情况这里至少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评价尺度的适用性问题,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评估方法都会有其自己的边界,既有所能又有所不能;一个是多种评价尺度的集合问题,要尽可能让它们成为一个可以互补的比较和严密的评估体系。
3.3加强对“评价”的再评价
我们对于目前的教学评估缺乏跟踪调查,缺乏对于“评价”的再评价。因为观念问题和人力不足等在内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估工作还缺少广泛、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要想把教学评估这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而现在的情况是: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因为不知道评估的实际意义而不能认真对待;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对评估仍然怀有异己的、被动的心态。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找出一些办法提高大家参与的程度和积极性,同时还要能够使之沉淀到制度化、规范化的层面。对于第一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反馈的方式加以改进。对于第二方面的问题,我们认为把量表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指标是关于参加课堂教学所有老师的最基本的考核;第二部分指标分成若干组,教师可以根据所教课程的具体情况和自己的意愿加以选择。
下一篇:浅析个别化学习理念及其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