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使学习发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李晔 王斌科 付振堂 时间:2010-08-14
  【摘 要】技术的进步是的基础,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文章对PBL教学模式及应把握的原则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实验教学 创新实践 PBL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将出现分化和重组,各国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综合国力的强弱和国家在世界大环境中的定位。国家实力特征凸显,竞争优势突出,必将形成诸如制造大国、发现大国和设计大国等类型,设计大国使用最聪明、最不受传统约束的头脑做事,并且使发现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最终决定制造大国生产的产品能否成为市场上的卖点。因此,制造大国实际上是被发现大国和设计大国所控制,他们赚大头,制造大国赚小头。国力的发展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安排出来的;新科技产品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模仿出来的。在21世纪,为改变我国较低层次的模仿和制造大国的形象,让越来越多的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环境,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神圣使命。
  2005年7月国家总理温家宝看望我国科学巨匠钱学森时说:“现在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大学中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培养,选拔任用人才则看重学历高低、轻视能力强弱,反映了我国教育与用人理念与国外存在的巨大差距。改革教育模式,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优化课程体系结构,首先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我校院在基础课实验中心建设过程中对陈旧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而有效的改革尝试,其指导思想、方法观念及改革措施借鉴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理念,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他在认识论、教学观、知识观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特别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主宰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从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我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经济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基础上,其中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式学习)是建构主义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PBL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或以小组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提供知识和方法上的帮助,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提供保障。PBL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实质,使学习发生在一系列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不仅仅以获得知识为目的,其核心内容是对真实问题的解决。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个性发展的环境,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具有良好创新氛围的实践平台。   作为一个问题取向的教学思想,PBL模式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问题的设计:问题既是PBL的核心,也是学习的起点。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否则都会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对其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消极的影响。本着苏联心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区”原则,PBL中的问题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与即将自主学习的新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另外,问题必须能引伸出与学习领域相关的原理概念。因为PBL不是为了设计问题而设计问题,设计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技能,以便能更好地完成课题研究。再者,PBL中设计的问题是真实的,只有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息息相关,与时代气息和社会需要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思想上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要能使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将问题转化为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主体,从而激发智慧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是PBL的一个重要特征。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又有所分工,这种合作具有以下意义:首先,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活自身的知识储备,在原有知识背景与当前信息之间生成更多联系;其次,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化,学生会经常感受到观点的冲突,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评判。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解决问题所带来的认知负担分散到各个小组成员身上从而解决单个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并对问题生成深层的理解,这实际上就是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发放多个可供选择的题目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地结合成小组,有学者称这种分组方式为“基于问题的分组”。
  (三)PBL中的师生角色:PBL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也将使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对教师作用的否定,在PBL中教师要为学生解决问题指明方向并积极创造出开放性探究学习的氛围,同时要始终遵循自主性和探索性原则,定位于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解决问题。
  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我校大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学生从思考问题入手,循序渐进,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渐学习掌握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突破。
  
  :
  [1]汤丰林.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北京,2005,(1):73-77.
  [2]李晔.创新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国际物理教育通讯,南京,2007,(40):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