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歌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宋冬冬 时间:2010-08-14
  【摘 要】歌曲是指由网友原创、翻唱或改唱,且通过网络传播的歌曲。青少年作为网络歌曲主要消费群体,网络歌曲在这里的影响最大、最深。网络歌曲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有什么影响?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歌曲热的引导?这是我们需要探究解决的紧迫问题。本文试图从网络歌曲的特点出发,探究网络歌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并对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欣赏网络歌曲提出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歌曲 青少年 道德发展
  
  网络歌曲是指由网友原创、翻唱或改唱,且通过网络传播的歌曲,是互联网和碰撞的产物。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1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网民中8~35岁青年占85.5%,其中24岁以下的青年占56%,18岁以下的青年占24%,也就是说,青少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体。网络歌曲作为网络的新生物,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尤其是喜欢新鲜事物的青少年。青少年作为网络歌曲主要消费群体,网络歌曲在这里的影响最大、最深。网络歌曲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网络歌曲热的引导?这是我们需要探究解决的紧迫问题。
  
  一、网络歌曲的特点
  
  从2002年网络歌曲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起,短短几年时间,就出现了《两只蝴蝶》、《月亮之上》、《不怕不怕》等广为传唱的歌曲。也出现很多有名的网络歌手,如庞龙、香香、东来东往等。网络歌曲借助网络便捷、迅速的传播,使得好听的歌曲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再加上轻巧易带的MP3和手机为网络歌曲提供了便捷的载体。另外,网络音乐向来都是“免费的午餐”,的数码产品粘贴、复制、删除都很方便,可以随心所选。当然,网络歌曲受到青少年的喜爱除了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外,网络歌曲本身的特点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歌曲选材贴近现实生活,易与青少年产生共鸣
  “一首好歌除了让人爱听想听外,还要有让人的情感得到宣泄和抚慰的作用。”网络歌曲是“大众音乐”,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思乡、友谊等人之常情的内容。网络歌曲内容,大多通俗直白、感情真挚动人、旋律琅琅上口,让渴望张扬个性的现代青少年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于是这种流传形式就被喜爱网络的青少年广泛接受。如《不怕不怕》中的“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我神经比较大……”这样无厘头的歌词,虽显荒诞,却也活泼搞笑。现代的青少年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他们渴望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青少年的这种特质恰恰在网络歌曲中找到了“着力点”。尽管这种精神满足是短暂的、表面的,但对压力四伏的青少年来讲,正是他们所需要的。
  (二)歌词新鲜刺激,迎合青少年的猎奇心理
  很多成功的网络歌曲,都在歌词创作方面做到了标新立异。它们洒脱大胆、视角独特。由网络歌曲产生的“新创词汇”,也迎合了互联网中的新新人类——青少年的口味,他(她)们对网络歌曲的需求爱好是网络歌曲得以创新和发展的强劲动力。有些网络歌词尽管逻辑不够严谨,但听起来很新鲜。如“一壶漂泊”、“酒暖回忆思念瘦”、“岁月在墙上剥落”等。再如,网络歌曲的开山之作——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用音乐评书的形式说故事,除了表扬好人好事外,同时也告诉人们做好事的东北人身上也存在某种不足。还有《老鼠爱大米》,把爱情用一种市民白话语言来打比方,显得有趣而令人玩味。同时,网络歌曲的演唱风格也不拘一格,符合青少年的追求自由,彰显个性心理。总而言之,在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网络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世界。
  
  二、网络歌曲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同样,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如此。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积极影响
  中学生面临着种种压力,各种各样的压的他们喘不过气,郁闷、烦躁、反感等心理必然产生。网络歌曲除了可以给青少年视听上的享受,还能够诠释、释放青少年困惑不安的心情,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暂时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减少青年学生心理变态的几率。此外,网络歌曲的词曲贴切、平实,反映了青年学生的生活和审美追求,易于彼此产生共鸣。
  (二)消极影响
  网络歌曲让一些热爱音乐、热爱网络的人有了一片实现梦想的天地,无可厚非,也是值得大家肯定的方面。但也有黑色、灰色甚至是黄色的词曲充斥在网络上,对身心还未发展完善的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潜在危害。   三、反思与建议
  
  (一)构建优良的校园环境
  学校应努力培养一支既懂得思想工作又懂得网络技术的优秀师资队伍。校园网无疑对青少年的影响甚大。“校园网对青少年道德主体的培养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建设网上德育课程。二是建设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文化。”开设网上德育课程,把课堂搬到网上。建立有意义的网站,如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浏览的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网站,让学生在网上消遣时也能受到教育。还可以巧妙利用网络的特性,进行德育方式的创新。如开设校园聊天室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还可以邀请专家设置专门的板块为学生提供网上咨询和辅导。“少年信息服务网”就是专门那位少年儿童设立的网站,少先队员们通过参与网站的各种活动,如网上作品展、网上竞赛获得知识,在娱乐中又受到教育。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培养青少年积极向上、健康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理,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提高青少年对流行文化判断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首先,学校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学校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读书讲座、学术报告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进行引导与熏陶,弘扬文化精品意识,让学生追求进步的、高层次的、高品位的文化。其次,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青少年生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拓展自我的生活空间,满足学生对和美的强烈追求,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释放,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有情趣和有意义。
  总而言之,网络歌曲既然已经存在就有它赖以生存方式与理由,它的存在虽然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为转移,但我们可以选择正确地认识它,理智地对待它。我们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的,因势利导,以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
  [1]郑霄霞.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文化[J].吉林教育,2005,(4):55-57.
  [2]程海艳.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6,(6):74-75.
  [3]安保丹.网络对中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影响[J].青年探索,2006,(3):54-55.
  [4]蔡音颖,叶亚玲.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7,(8):93-95.
  [5]过八成儿童不喜欢儿童歌曲[N].人民日报,2006-05-15.
  [6]檀传宝.网络环境与请少年德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