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机遇与创新
摘要:本文探究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怎样搞好新课程新教材研究,如何实施“实践活动”、“探究”,提出化学教学要回归社会与生活的理念,当然本文也不回避现实,提出要用好指挥棒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江苏新高考、研究教材、建议和对策、回归社会和生活
背景:今年江苏将实施新的高考方案,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业水平测试”为、、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其中两门选修,五门必修。“综合素质评价”则包含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高校录取时,按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成绩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各高校再参照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所评定的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整体表现,决定是否录取。
这种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创新,有冒险、探索精神,一度受到界和社会的热议,本文认为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关键是如何利用好这个方案去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
高考的改革给了我们探索与创新的机遇,我们面对的确实是更大的压力。我们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应对,多做思考,乘改革的东风和新教材的推广,力争使化学教学和理论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搞好教材研究
由于高考模式的改变,选化学的学生少了,但并其实没有影响化学生源的质量,更多的精英还是选化学的。新一轮的改革使“3”以外的老师,课时急剧减少,工作量严重不足。一方面使教师面临失业,另一方面也使教师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做研究型教师。
分析新教材不难看出,新教材几个模块之间存在下列几种关系:1、递进关系:指课程模块的内容联系密切,形成递进关系。在教、学这些模块时,必须依循先后顺序进行;2、并列关系 :指课程模块的内容之间联系不很密切,相对独立。教学时不必强调先后顺序,可以任意选择进行。这样就增强了模块选择的灵活性,有利于学校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案;3、交叉关系 :几个课程模块之间既有逻辑递进关系,有有横向并列关系。学期开始时,必须认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才能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的先后顺序,千万不能教学中途发现知识前后不连贯、脱节现象,所以在假期就要早做准备,搞好课程开设的衔接研究,减少随意性。?
二、探究“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教学新思路
这种模式的直接影响是选化学的考生数目少了,化学学习似乎被弱化,如何解决这问题,只能化学老师自己想办法,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在教学思路上必须有所突破,要重视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动手、科研能力,让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新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和探究内容较多,这些“实践活动”、“科学探究”也正是我们教学中的薄弱点。实践证明,我们相当多教师没有按要求完成教材上布置的“实践活动”、“科学探究”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究其原因有:①课时紧张,如果真想在课堂上按教材进行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确实难以完成;②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师生配合难以默契;③教师观念陈旧,仍只相信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由上述三种原因,教师就随便将活动的过程省略了,还是将学生作为盛装知识的容器,直接将结论和结果塞给他们,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学生与探究和实践活动失之交臂。
“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建议和对策:
(1)淡化课时教学,加强整体设计。基于新教材的化学活动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科学探究”的主题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一般应以一个课时为一个活动单元展开设计和实施,但课时不足会导致整个计划流产。我们其实也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将一个模块划分为几个主题,相应地把时间进行划分,实施时也不必以“课”为基本单位,而以模块本身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每隔一段时间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主动完成,要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建立化学“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框架
化学“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应主要源自教材,但并不能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呈现,而应该是在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
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应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分工协作,集思广益,尽可能调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出活动主题,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活动情况,组织好应答性的学习环境,并进行适当的活动指导。
(3)利用案例,设计问题
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他们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并与原有知识相融合,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是一种主动的建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从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有主动进行探索、尝试独立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信心,也便会逐渐掌握探求新知识的方法,无形中也便获得了不断深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便真正学会了学习。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由教师控制的那种沉闷和严肃即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的真诚和激情。
教学中要加强案例引入,师生共同探讨,要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习模块的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主动的探究成为获得新知识必须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寻找适合模块主题的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资料,协助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法。设计问题串是利用案例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问题的设计中,要能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还要适合模块主题,教师要探讨如何把学习的主题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串。当一个个的问题逐渐被解决时,学习目标逐渐达成。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亲近化学。
三、回归社会和生活
化学即生活,化学学习的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和生活。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活动,都不要让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化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化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学会用化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化学学习的领域。
化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直接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质疑和思考,正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培养化学学科兴趣,也十分关键。
当然,不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削弱化学课堂教学。化学活动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探究”,要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搞不好就是一盘散沙,玩了、乐了,就是没学到科学方法和知识。一定要围绕中心开展,千万不能形式上丰富多采,内容上远离主题,形散神散。
四、用好指挥棒
新高考选修其实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是否录取本科的绿卡,如何实施教学也值得研究。大家都知道有时教师并不是刻意想加深难度,也是形势所逼。新教材出来了,符合新教材的配套练习不是很多,即使有,很多也是粗制滥造,怎么办?在没有合适资料的情况下要土法上马,靠备课组集体力量编写难度适中的资料,如果精力不够,手写稿印刷也行。
现在各种形式、范围内的比较多,命题是否会背离新课标精神?考试是指挥棒,命题者一定要领悟新课标精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次不成功的规模考试会影响这个地区所有化学老师的整个教学思想,教研机构要用高质量的教研试卷来指导本地区的教学。选修可在不违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适当拓宽,通过考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四、小结
化学课堂教学首先要使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得到落实,但在实施新课程时千万不能新教材老教法,走回老路。我们不清楚江苏的模式能走多远,也不知是否会在全国推广,江苏的改革化学老师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考试改革为我们化学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我们完全有时间和精力让化学学习变得丰富多采,让化学学习充满生活气息。作为化学教师应该在此段时间多研究、多处科研成果,让我们抓住机会,回归生活,迎接教学改革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