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博物馆上历史课的几点想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庄韵勤 时间:2010-08-15

博物馆是收藏、陈列人类史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遗存的场所,无论它是综合的还是专题的,都具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可信性的特点,都能给参观者以丰富的感知和诸多的思考,说它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是绝对不过分的。

近年来,随着建设速度的加快,作为文化建设标志之一的博物馆建设也大大加快了步伐。据不完全统计,投资3.5亿元的河南博物馆,坐落在福州马尾的近代海军博物馆,素有戏剧活化石殿堂之称的贵州傩文化博物馆,以及展示中国服饰的宁波服装博物馆等在1998年先后落成开馆。各地博物馆的建立无疑给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利用好博物馆这一历史教育资源提出了研究课题。

博物馆可以是某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缩影,也可以是某个方面、专题的历史缩影。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在历史教学中都能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第一,有助于历史感性材料的积累。博物馆陈列的文物、图片是属于物质形态存在的史料,是可供感知的历史材料。例如,宁波服装博物馆陈列的展品,有一个世纪前的“老爷式”手摇缝纫机、炭热铁熨斗、“老奶奶”针线箱等,能给人留下极为具体的形象。博物馆的展品又是极为丰富的。例如,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仅中国古代史展示的文物资料就有九千余件。博物馆不仅能提供丰富的历史感性材料,而且随着高新科技的引入又大大增强了历史材料的感染力。例如,在上海历史博物馆《近代上海城市历史陈列》的参观中可听到黄浦滩头滚滚的江涛声、旧上海街道上的嘈杂声……又例如,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运用仿真模拟,光、声、电结合等科技手段,使参观者可亲眼目睹海战场景。所以,中国社会院刘吉副院长曾撰文指出,系统地参观博物馆,可以比课堂学到更深刻、更生动的历史知识①。

第二,有助于历史发展线索的把握。博物馆一般是按时空序列布置的。例如,贵州的傩文化博物馆展品由傩坛、傩面具、傩戏、傩戏绝技、傩戏艺人等6大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陈列的展品均是严格按时空序列布置;这样傩文化史的发展过程就十分清晰。又例如,中国历上博物馆“西汉前期的经济发展”内容依次陈列的是陈胜、吴广杀死军尉起义的墨画,电动的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汉初统治者对农民让步的措施,汉初农耕、农具的改进及汉武帝执政时粮食的储备等。上述一组展品生动地揭示了汉初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基本脉络。又例如,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它以“国中之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市政建设”、“日渐近代化的城市经济”、“开风气之先的近代文化”、“新旧并存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的政冶舞台”等6大部分反映上海城市的百年沧桑与历史进程。所以,北京十三中历史教研组的教师认为参观博物馆组织历史教学的一个极重要作用是:能使学生对整个历史线索一目了然②。

第三,有助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参观博物馆能培养观察能力是勿容置疑的。然而,新的心理论认为;“知觉活动在感觉水平上,也能取得理性思维领域中称为‘理解’的东西。任何一个人的眼力,都能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展示出家所具有的那种令人羡慕的能力,这就是那种通过组织方式创造出能够有效地解释经验的图式的能力。”③根据上述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马执斌先生提出了“图式具有强烈刺激思维的作用”④。博物馆展品之所以能激发思维,关键在于展品的个性差异。例如,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有36件,经鉴定分别为夏、商、周的遗物。通过对青铜器展品的细细观察,不仅能区别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进步,而且能引发参观者对青铜器铸造时代的社会的思考,因为每件展品都“蕴含着产生于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面貌、凝聚着丰富的人类思想感情”⑤。所以,参观博物馆能培养人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博物馆上历史课,其教学环境与在学校课堂里是大不相同的,若依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来划分,大体可分为四种基本教学方式。

第一种,视听式。在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还不够丰富,或者博物馆的专业性比较强时,可采用视听式教学。由历史教师或博物馆讲解员按教学目标,选择典型的展品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例如,北京一所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原始社会部分展品。参观前教师先让该馆讲解员了解参观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拟订参观提纲与讲解词,并通过讲解词把重点参观的展品与教学要求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目的、有主次地进行参观。在这过程中对重点展品的选择尤为重要。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仅中国猿人部分就有二百多件展品,根据教学需要,确定了以下展品为参观重点;

中国猿人生活地点模型
中国猿人体形
打制石器工具
中国猿人生活情形
山顶洞人体形和生活情况
磨制石器工具、弓箭
彩陶和黑陶
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定居生活

其他展品只作浏览。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即可以对中国原始社会历史获得较教材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印象。

第二种,题解式。当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在参观专题博物馆时,可采用题解式教学。由历史教师按教学目标结合博物馆陈列的展品,编制练习题,让学生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参观。例如,上海一所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参观前历史教师编制了两份练习题,一份练习题涉及的内容是“租界建立及其性质”,另一份练习题涉及的内容是“租界对上海城市近代化的影响”。其中租界对上海城市近代化影响的练习题如下:

(一)填充

1.租界当局最早开发的新式道路之一是_______________ 。

2.20世纪初用于铺设南京路路面的砖是_______砖。

3.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公司成立于_______年。

4.________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第一辆_______车通车。

(二)列举

1.列举20世纪初上海常见的客运工具。

2.列举20世纪30年代横跨苏州河两岸的桥梁。

题解式教学的练习题不仅是学生参观的向导,也是参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的重点,同时还能解决在较课堂更大空间里按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困难。

第三种,参与式。当需要让学生直接去体验时,可采用参与式教学。参与式由博物馆创设历史情景、提供历史实物,由参观学生扮演一定角色参与历史活动。例如,美国费城的肯特博物馆结合美国近代史教学,组织中小学生到博物馆开展“与100年前同龄人比童年”的活动。首先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博物馆内仿建本世纪初遍布费城的那种服装作坊,然后组织学生像当年的童工那样,在仿制的破旧机器旁缝制口袋等。又例如,英国约克郡的城堡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了让参观博物馆的学生回到“维多利亚时代”,特组织了一节维多利亚时代的课。先让学生在博物馆内的专用教室里坐下,这教室里的课桌、椅子、黑板及一架钢琴都是维多利亚时代式样,执教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像维多利亚时代的教师一样严厉要求学生。授课内容则是示范性的语文、数学、语文书写法,课堂上用的是维多利亚时代式样的写字板、墨水和羽毛笔。有人不守纪律,在课堂上说话,执教的博物馆工作人员便拿来当时的“刑具”,让学生站到台前接受体罚。参与式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学生能获得切身的体验,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知历史。以这种方式感知历史不仅全面,而且印象深刻。

第四种,探究式。当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学习能力时,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式的基本特征是带着问题收集史料,并依据收集的史料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它注重的不仅仅是结果,还包括过程,甚至更看重过程。例如,上海的一所中学组织学生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近代上海城市历史陈列》,历史教师根据该历史陈列的展品,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参观中探究其答案。这个问题是:租界的性质,即为什么这租界是“国中之国”?教师提出该问题的本意是让学生通过对租界的“工部局局旗”、“炫耀工部局武力的油画”、“外国巡捕枷索示众犯人的情形”、“会审公廨审理中国犯人的情景”等资料的观察,以思考:(1)外国列强在租界内设立哪些机构?其中工部局局旗中有没有象征中国的旗子?(2)工部局等机构分别攫取了中国政府的哪些权利?进而得出租界性质的结论。探究式能教学生怎样学历史,但是要注意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辅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与要求。

在博物馆上历史课,即使编制了参观提纲或练习题、思考题,学生实际上参观的展品远比要求的多得多。然而心抑制理论表明,如果前后识记的展品相似,易引起混淆,以致影响识记效果。因此有重点地组织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在博物馆上历史课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基于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决定条件,同时又是运用知识的必要前提,根据博物馆这一教学环境,巩固教学的形式大体有三种。

第一种,组织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参赛,可使用必答与抢答相结合的方式。竞赛题目应包括两个层次:一个层次考查学生对参观展品的认识;另一个层次考查学生运用参观展品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以知识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时,要充分注意与应用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技术手段。例如,福州马尾的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提供了5台触摸屏电脑,以“福建船政与中国近代海军”为主题编制题目,以供参观者参与答题。

第二种,组织专题讨论。组织专题讨论要发动全体参观学生参与,讨论题目要突出教学重点,同时又能结合现实问题。这样通过运用参观所获得的知识来解决或说明现实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和达到进行思想的目的。例如,上海一所中学在组织学生参观《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历史陈列》后,结合该学校所处的虹桥开发区土地批租这一情况,让学生讨论:开发区土地批租与近代上海租界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近代上海租界性质的认识,又提高了对开发区土地批租意义的理解。

第三种,组织小撰写。结合博物馆参观撰写小论文是普遍使用的一种巩固参观博物馆成果的形式。但是要达到巩固的目的,必须对小论文提出要求:(1)小论文主题要与参观的展品内容有联系;(2)结合参观的展品内容对某一历史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认识。为了便利学生撰写小论文,教师应编制一份选题提纲。例如,上海一所中学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后要求撰写小论文,于是在参观前向学生提供了一份选题提纲,即:《人类的起源》1.人类的起源及演变过程 2.人与动物的区别3.早期人类的生活与劳动 4.早期人类社会

注释:

①《按照“三面向”改革中国教育》。1998年9月4日《文汇报》。

②《怎佯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教学》1963年第7期。

③鲁道夫·阿恩海姆:《与视知觉》,中国社会出版社1984年第1版,第56页。

④《挖掘历史照片价值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教学》1999年第2期。

⑤王光镐:《<走进艺术殿堂>序》,华夏出版社:1997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