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堂教学中电影材料的应用
遵循人类认识的普遍,“学习中的认知过程一般是由具体事实的感知,形成历史表象,通过对丰富的历史表象进行思维加工,再形成历史概念等理性知识”①课堂教学中,教师欲使学生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并形成历史表象,除了应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还需借助形象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能应用的诸多形象材料中,历史电影“能直观、形象地表现教学内容,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形象生动,能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②。历史电影可将某段动态的历史过程栩栩如生地重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发展的陈迹,形成生动的历史表象,因此,目前历史电影材料较广泛地被应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教师对历史电影的类型、使用形式、操作过程及原则等问题认识模糊,使历史电影的应用效果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甚至出现了与教学中传授历史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相悖等问题。本文就历史电影材料的应用问题陈一管之见,祈请方家斧正。
一、区别历史电影的类型及特征是教学应用的前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影内容可以通过信息压缩复制技术,以一定的文件格式拷贝到激光视盘上,用电脑CD-ROM或VCD机、电视机就可以实现播放,它便于保存、灵活播放以及教学课件编制的剪辑,突破了传统电影放映对课堂教学的诸多局限性。所以,激光视盘电影为广大历史教师所青睐,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且常见的教学资源。
历史电影按其内容形式可以分为科教片、实录片(纪录片)、资料片、故事片、非历史电影片等几种形式。
历史科教片主要突出历史作用,以明确的教育主题,史论结合,选择翔实的历史形象材料,并结合具体的说明,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如《原始社会》、《古罗马》、《都江堰》、《马王堆汉墓》、《长征》、《法国革命》等。
历史实录片(纪录片)以反映某一历史事件的完整过程为主要内容,是对过去真实历史情景的纪录,是形象的原始史料。它形声兼备,可使学生感知到历史的原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内涵丰富的历史形象知识结构。所以,这类电影材料真实可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它是随现代声像录制技术成熟后形成的,这类史料多为近代、现代史内容,如《为何而战》、《一战实录》、《抗美援朝实录》等。
历史资料片以保存历史形象材料为宗旨,汇集与某一历史主题相关的大量原始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每则材料都有比较详尽的说明,其综合性强,材料丰富多样,是历史教师难得的教学形象材料,如《红旗飘飘》、《中华国耻大事记》等。
历史故事片是以某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经过一定的加工而创造出的电影艺术作品,如《林则徐》、《大转折》、《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等。其情节与历史真实过程不一定很相符,也不具备史料价值,但是在教学中对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很大作用。“历史的想象是不能孤立进行和随意游离的,它最终必须与证据牢固地联在一起”③,所以,历史故事片可以作为引导学生发展历史认识的手段选择使用,但须经过教师的慎重处理。
非历史电影片是无真实确凿的历史背景的,以满足大众化的娱乐需求为目的,任意编造、虚构人物和情节。无严格历史概念的电影片,可以说不是历史电影片,是不可以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的,由于它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构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加以区别,我们称其为非历史电影片。
二、认识历史电影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各种历史电影材料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其教学应用的效果受制于教材内容特征、学生心理特征、教师教学水平等多种教学因素的影响,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分析各种电影材料的特征和受制因素,将会出现一系列的应用问题。
1.类型不分。在课堂教学中,历史电影材料可以说是教材知识的具体化,一旦应用就成为教师所传授历史知识的一部分,应严格遵循传授历史知识真实、的原则。历史电影材料类型不同,其内容也具有不同的性质,教师应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历史故事片的应用须特别慎重。如某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了故事片《开国大典》片段,后来学生在电视上看了历史纪实片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真实形象时,反而认为这个毛泽东不像“真实的毛泽东”。这种历史形象认识与历史真实形象的错位,对学生历史形象知识结构的建立是不利的。“文艺典型反映的真实,重在塑造;历史典型反映历史的真实,重在实录”④。因为历史故事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刻画,已经蕴涵了明显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分。所以,故事片的塑造与真实的历史事实是有距离的,但历史实录片的内容在客观上是学生建构形象知识体系的基础。
2.操作不当。教师在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下,如何科学地操作应用历史电影材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采用专门放映的方式,即讲到相关内容时不用电影做形象材料,而是在讲完某一阶段性内容后,利用专门时间集中放映。这是不符合形象教学及时性原则的。形象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时,首先形成真实的形象认识,构成其形象思维的内容,进而达到对历史事物的全面理解。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或在讲述教学内容之前,进行形象材料的展示,其形象教学的效果及兴趣教学的程度会大打折扣。因为历史电影重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纪录,不可能像故事片那样刻画得很细致,描绘得很丰满,富有极强的观赏性,教学中如果不和所讲述的内容紧密结合,对中学生就不可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也就不可能将学生对生动直观的历史事物的感知、思维引向深入,历史电影应用的良好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出来。
3.选材不精。在历史教材中有诸多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时间所限,不可能将所有相关内容都以形象手段展示出来,只能选取典型中的典型,重点中的重点。“收集历史材料要竭泽而渔,尽其所有;再建历史形象则要选择典型,突出特征”⑤。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所收集的历史电影材料不经过精选而对学生大量“电灌”,认为要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形象材料,才能深化学生的历史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其实是形象教学的一个认识误区。这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处在对扑面而来的巨大的形象信息流的被动接受中,缺乏相应的时间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历史形象性需要教师慎重考虑,要将思考性放在第一位,形象性为思考性服务,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体会成就感”⑥。
4.缺乏说明。有些教师在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后,缺乏必要的说明性或过渡性语言表述,使教材内容与所用历史电影材料不能紧密地衔接,缺少对知识认知、内化的引导。电影材料本质上是历史教科书内容的形象化,由于历史知识的间接性特征,学生理解文字表述的知识须充分利用其抽象思维能力,而历史电影材料则以形声兼备的形式展示历史过程,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学中欲使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很好地衔接,就必须由教师对二者内容进行性的点化说明,使电影材料的价值得以充分地体现,达到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即使在化教学技术相当发达的美国,历史教师也认为:即使是最好的电影和录像带,只有在同教师的讲解、讨论及阅读第一、二手材料结合起来时,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三、尊重历史电影材料的应用原则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
历史电影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要受到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内容类别、价值、教师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个别性特征,所以须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则,才能使其应用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1.真实性原则。学生历史概念的形成源于对历史事实的感性认识,其途径之一就是源于教学中对形象知识材料的接受。所以,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电影材料应真实、准确,因为历史电影材料具有特别显著的形象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突出的形象性,学生在接受后往往成为其进行历史思维的基础,甚至成为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如果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历史材料缺乏真实性,历史教学也就丧失了性和严肃性。所以,历史电影材料的真实性是其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2.区别性原则。应用历史电影材料时,应认真把握各类历史电影材料的特征,了解中学生对各类电影材料认知的心理,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分析其史料价值,区别对待各类电影材料,预测使用效果,尤其是对电影故事片的应用须进行明确的提示,避免学生与实录片相混淆。特别应强调的是,教师更不能将非历史电影片运用于课堂教学。
3.精选性原则。由于教学时间和内容所限,教学中应用历史电影材料须依据所传授历史知识的特点,特别是应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典型的人物、事件,进行选材,选取最能突出所传授内容实质的历史电影材料,以强化教学效果。有关研究人员曾对高二年级的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后发现:教学中过多地展示形象性材料,学生兴趣很浓,但两个月后,发言的越来越少,思维活动似乎被冻结,有近83%的学生上课瞪大眼睛,等待有趣内容的出现,教师的讲解已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整体学习成绩下降了。所以,坚持质与量的结合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4.澄清性原则。在多种类型的历史电影材料中,历史故事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否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我认为历史故事片源于对历史过程的尊重,是现代技术、水平与历史事实结合的产物,虽然它在人物、情节的艺术刻画方面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时代特征,但它在再现历史发展过程的原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必须附加一定的澄清性说明,若在课件中应用,须附加说明是电影材料的字幕或背景音,避免学生形成“这”就是历史事实的错觉。另外,教师应注意收集大众媒体播放的与历史事实不符的非历史电影材料内容,在讲到与此相关的教材内容时,明确地予以澄清,以弱化大众媒体对历史专业知识的不良影响,这是历史教师经常性的教学任务。
历史课堂教学中正确应用具有独特形象性的电影材料,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符合中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俄国教育家康·季·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应用历史电影材料可以使学生认识真实的历史事实,丰富感性知识,形成准确的历史概念,发展学生的历史认识,并为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的想象力往往就是他们追求历史知识的动力,而抹杀学生想象力往往就会阻断了他们继续学习历史的道路”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历史电影材料与其他形象教学形式的结合应用,将是诱发学生真切探索历史情景、形成其认知内驱力的最佳条件之一,这也是当前及未来历史教学改革必须重视的环节,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注:
①⑥林崇德:《历史地理教学心》,北京教育出版社200l年版,第191、192页。
②施和金、朱昌颐:《历史教育学新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4页。
③李彼得:《历史的解释与理解》(版),伦敦,1978年,第81页。
④⑤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8、47页。
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编:《历史教学研究》,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3年,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