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PD课堂教学原则 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摘 要 新一轮聋校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人本化,关注聋生的终身,并把“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作为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主旨。从聋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来看,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EPD课堂教学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聋校教育新课改理念,用EPD教育项目的理念指导聋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聋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聋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 聋校 语文 课堂教学 EPD 教学原则
EPD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该项目研究的是可持续发展这一人类共同关注的主题,其目的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从而促进环境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全球化和人类生存问题的挑战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参与EPD教育对于我们,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特殊教育也不例外。
新一轮聋校教育课程改革十分强调人本化,把“以人为本、面向未来”作为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的主旨。从聋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来看,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EPD课堂教学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理念,用EPD教育项目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发挥聋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促进聋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作为EPD教育项目成员学校的一名教师,下面我就如何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EPD课堂教学原则谈谈自己的探索与体会。
一、“主体探究”原则的实施
主体探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建构聋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聋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动探究精神与能力。
实施要点:①注重同步设计与同步推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②注重把指导聋生做好课前知识预习与问题探究作为起步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促使课堂学习过程前移。③指导聋生独立选定研究专题,并进行自主探究。
聋生是学习的主体,聋生能动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内部根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主动、全面地发展,从而为他们将来的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上。聋生由于障碍,对语言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更要注重让他们多读、多思,充分发挥“主体探究”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时,让聋生自行对文本进行仔细认真的整体感知,包括借用工具书消化常识性的语言信息,疏通文句等,也可以借助教师的背景性提示、文本前后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与思考”或与文本有关的相关资料“倚杖而行”来阅读文本,边阅读边独立思考,并“顺藤摸瓜”对文本进行独特的个性感知,对体现文本个性较为明显的语段作一定的思考,以形成阅读主体对文本一定的独特的感受,并初步明确学习的基本方向。这样,聋生才不至于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敢向所谓的权威(书本、教师)质疑和发问;才能克服原有的依赖性和盲从性,使思维跳出原有知识框架的束缚。教学实践证明,如果聋生对教材生疏,教师再好的启发也是徒劳的。学生只有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使聋生对课文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以致达到一定深度的把握,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并不断产生自觉的探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相对集中又富有个性特征的发现是教学流程的真正源头,为教学活动的展开找到切合实际的起点准确定位。有了聋生对文本的主动研读、主动发现,教学内容的决定权就掌握在课堂主人的手中了,教师只需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从而使教学的精力更集中,时间更充裕,效益更显著。
二、“综合渗透”原则的实施
综合渗透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核心内容,将相关学科内容以及校内外相关信息综合起来,随机渗透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注重培养聋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
实施要点:注重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确定EPD相关知识点并实施渗透教育。
案例:在教学《林海》(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七册)这一课时,同学们对大兴安岭独特的景物特点很感兴趣,对大兴安岭的良材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赞叹不已。这时候,老师因势利导:“大兴安岭离我们那么远,与我们有哪些直接联系呢?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呢?”同学们情绪高涨,议论纷纷,但都答不出来。老师便为他们析疑:其实大兴安岭与我们也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平时所用的纸张、一次性木筷等,大部分都来自大兴安岭。同学们都恍然大悟。老师接着问:“如果我们不爱惜纸张,随便浪费。长期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会有什么后果呢?”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说要节约用纸,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这时老师趁热打铁,指出大兴安岭在一九八七年曾发生森林大火,损失几百个亿,同学们都震惊了,纷纷表示以后去游山时一定不使用火源。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出教材中的EPD渗透点,并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使聋生充分参与,初步形成人类与和谐相处的观念,提高了聋生保护森林资源、防灾减灾的意识。
此外,在实施“综合渗透”原则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好“度”。在语文这门学科教学中渗透EPD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中EPD的内容越多,效果就越好,而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聋生的特点来决定。既要在教材中充分挖掘EPD的渗透点,又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不能因为过多的堆砌而冲淡了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②力求自然。在教学中渗透EPD教育,要做到自然、和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大段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事例、现象,让聋生体验和顿悟,师生达到共鸣。
三、“合作活动”原则的实施
合作活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将指导聋生开展小组及全班讨论与其他合作探究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
实施要点:①注重为小组和全班讨论及其他合作探究活动提供较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②注重启发各层次聋生参与讨论,以利于培养聋生合作互助精神和集体探究精神。③注重教师与聋生的合作,有效发挥教师在深入理解难点并掌握重点知识方面的主导作用。
2l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对聋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由于他们的阅历、视野、经验方法的种种不足,迫切需要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合作来提高认知和探究能力。只有通过同学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为自主探究提供较为充分的信息支撑;才能在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聋生中各种差异及不同看法看作珍贵的教育资源,组织聋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聋生学会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和理解同学的想法,学会接纳、争辩、分享和互助。参与小组交流,与他人争辩正误,共享他人的探究资源,把自主探究不断导向深入,不断激活思路,不断扩展领域,从而不断提高学习认知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书靠自己去读,问题由自己去究索”;学习是“老师指方向,学生找路走”。在教学《落花生》(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五册)这一课时,我将全班统一教学的组织形式改为师生、生生互动讨论研究、案例点评等多种形式。课上,聋生或把准备的资料当堂呈现,或做一回小老师,或当一回评点家,或当一回主持人……每一位聋生在合作学习中焕发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在讨论“花生的好处很多,它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我让聋生自由表达,互相交流,甚至争辩,既满足了聋生追求交流、尊重、成就感等多种需求,又使他们的思维在相互激发中始终处于主动状态,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原则的实施
创新发展就是教师要注重以新型教育教学的策略,培养聋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发展,同时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实施要点:①注重通过EPD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激发聋生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②注重促进师生在EPD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同步发展。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应该注重对聋生进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即创造力,它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能力,是各种能力综合的结果。语文学科的教学更要注重创新,因为每一篇课文都是一部活生生的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每一篇作品都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作品都为聋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聋生为主体”,从“模式教学”转变为“开放教学”。
例如在《蛇与庄稼》(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第十六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者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图片,引导聋生思考并用图示法表示出猫、田鼠、土蜂、苜蓿之间存在的关系。这个问题情境充分调动了聋生的积极性,为聋生创设了想象和创新的时空,在课堂中,聋生纷纷从多角度展开思维──有的用顺向思维进行分析,有的用逆向思维进行推理。在小组合作讨论后,一个聋生这样分析道:“苜蓿长得好要靠谁?要靠土蜂。土蜂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播花粉?不能有田鼠捣乱。怎样才能减少田鼠的数量?这与猫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利用图片加箭头的方法,言简意赅地分析了这四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聋生用不同的图示法演示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作过多的讲授,而是着重启发聋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动手又动脑,依靠自己的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运用EPD教育的创新发展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聋生用科学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认识周围的世界,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既培养了聋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又打破了以往以教师分析讲解课文内容为主的模式,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EPD课堂教学原则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聋校教育新课改理念,有利于发挥聋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开发聋生的创新潜能,有利于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1]陈红.新课程改革教学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2:50-51.
[2]程益基.以人为本 面向未来──全国聋校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特殊教育,2003,7~8,6~8.
[3]雷洪德等. EPD教育理论与实践主题报告[R]. 北京:首届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际组委会.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