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两课”网络教学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思想理论课教学成为“两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可采用直传式、点选式、自主交互式等三种由初级到高级的形式。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必须在硬件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提高“两课”教师专业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网络课件质量,创建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教学平台。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教学 模式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也就成了信息技术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思想政治网络教学就这样走进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视野。
一、当前“两课”网络教学的几种模式
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追求的目标。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主要有如下三种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课件型直传式网络教学模式
多媒体课件的直传式网络教学模式,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播放和信息即时传送的方式,直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教学的模式。具体说,就是借助网络技术,将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的视频信息或事先制作好的多媒体教材通过网络进行传送和播放,学生则借助于信息终端设备(机、学习机等)定时或有选择地观看。
运用该模式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依据《思想道德修养与基础》等课程教材内容,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Flash、FrontPage、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种软件平台上开发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辅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学习。这种模式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预先在计算机上把所授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课件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授课内容、材料阅读或案例评析及课后思考等环节,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述教学内容,多媒体的介入使得教学信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网络教学简便易行,一般通过局域网技术将若干多媒体教室相互联接即可实现,因而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理区域限制,使教学范围大大扩展,真正实现了分布式教学,不仅实现起来更加灵活,而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同时它又延续了课堂教学的特点,照顾了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可以达到“虚拟课堂”的效果,教学形式较为亲近。教学中便于控制教学信息流程,具有集中化、高效化特点,可以使学习者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大信息量。现在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尤其随着网播技术、电视会议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逐渐成熟,这种教学模式实现起来已不存在太大困难。
(二)传统媒体与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是一种非替代性的关系,于是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有效整合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长处。按照这一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点选式网络教学──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产生了
点选式网络教学模式,是指按照课程的结构,在网络上建立完整系统的教学信息资源库(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例如教师课堂授课的视频资料、走私案、课件等),由学习者根据需要,通过点播视频、多媒体信息或选择教学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显然,这是一种将传统教学和网络特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点选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根据信息传输方式或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在线式和离线式两种。在线式与直传式教学类似,只不过是非实时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时间;离线式则是学习者将网上提供的教学信息下载下来,在非上网时间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两者的长处,既考虑了学习者的习惯,又部分地体现了教学的交互性。一般来说,点选式网络教学系统都辅之以邮件、电子公告板、网上等交互手段,因此部分地克服了直传式教学交互性差的缺点。同时学习者可以根据各人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包括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因而较好地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高。随着视频点播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尤其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统合,这种形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我们认为,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适合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
(三)自主交互式网络教学
所谓自主交互式网络教学,指的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系统是平行的和开放的,没有信息的控制者,只有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按照学校制定的计划和提供的学习线索进行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可以由校方通过网络提供,但更多的需要在网上查找(当然这需要强大搜索引擎的支持)。例如学生学习某一节教学内容,可以首先选择媒体类型,如选择文本形式或视频形式;学习中如果需要了解某个概念或者需要某方面的资料,可以通过超链接方式或借助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包括文本的、图片的、视频的等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各种交互方式进行交流或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IP电话等向教师请教,甚至可以通过视听方式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学习结束后,通过网上提供的试卷或项目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由网络自动给出并记录在校方档案中,同时通知学习者。这是一种充分体现网络特点,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教学。
它必须建立在软硬件配置完好的条件下,必须有完善的校园网,师生人手一台可联入互联网的电脑。在虚拟课堂上,师生无需见面,教师可利用网络进行授课、讲座、网络辅导与答疑;学生在网络学堂上,可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影响他人听课。同时,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还可以接受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和学习。在网络条件下,教师由信息源变为引导者,由主讲人变为协作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者、积极探究和发现者。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最佳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最有效方法和手段。
不难看出,自主交互式网络教学真正体现了网络精神,具有真正的网络教学的涵义。当然,这种教学实现起来是不容易的,需要具备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需要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需要较快的网络速度,需要完善的组织和管理,需要一定的法律保障,更重要的是需要人们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的变革,需要学习者建立较强的自主意识。正因为如此,这种网络教学的真正实现尚需要一段时间,即使在信息技术最发达的欧美等国,现在也还没有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这种自主交互式教学无疑是未来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推进“两课”教学的措施
(一)先进的教学环境设施建设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前提
先进的教学设施是开展思想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配置相应的化教学设施,如建立多媒体教室、多功能网络教室等。这些必不可少的硬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前提。另外,还要重视购置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的教学音像资料和软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资源环境支持。信息资源是网络教学的生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正常化,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支撑。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影音资料库、图片资料库、教学课件库、备课素材库、教学案例库、试题测试库等教学信息资源。教学资源库必须经常、及时地进行扩充、完善、维护和更新,以保证教学所需资源的即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提供鲜活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教师网络技术培训是开展网络教学的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当前,还有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法熟练地使用机辅助教学,无法用先进、鲜活的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熟练掌握网络技能,具备网络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理论队伍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基础,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进行网络知识培训和技术,通过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他们既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修养与实践经验,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并能熟练进行网络操作,能够广泛地从网上搜集信息,掌握社会动态,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总之,通过培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与网络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的关键。
(三)开发设计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保证
网络教学离不开网络课程的开发,这就需要组织一个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项目管理人员、美术设计人员、课程制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组成的高效的、相互协作的网络课程开发队伍,而我们在这个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应以讲授为主,辅以文字、图片演示,结合讨论、资料阅读(或案例评析)及课后思考自测等内容为佳。要制作这样高质量的课件,并非教师个人能力能胜任、完成。为此,学校应组织协调成立由任课教师、网络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队伍,共同开发、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力求整个教学课件动静相宜、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让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生动的学习效果,以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
(四)创建良性互动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创建良性互动的教育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由学生自主选择,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确目标的同时,要尽量减少思想政治教育说教的痕迹,多提供可选择的方法、资源和练习,给学生充分发挥和想象的自由空间,淡化强制与约束,强化启发和引导;多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多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帮助和指导。教师再根据学生不尽相同的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提供充足的资源,创设宽松和谐的情境,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要让广大学生自己积极组织并参与网上第二课堂活动,如网上辩论赛、网络征文、网上学术沙龙等,使他们在参与中提高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要根据大学生的需求与接受的,体现不同的特点和层次,把健康、高雅的、文学、绘画等作品,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资源和革命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资源”等搬上网络,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1]曾长秋.高校“两课”网络教学体系的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04(6):92-95
[2]曾维伦;代金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德育2006(12):59-64
[3]吕云峰.网络教学的模式及本质[J].现代教育技术2002(2):30-32
[4]张再兴.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M].思想教育研究,200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