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英语乡土教材的探索
摘要:教材是进行课程改革的物质保障。乡土教材是专家和学校教师联合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资源,它可以弥补国家统一教材的弊端和缺陷。本文主要探讨了乡土教材的意义、内容和开发过程等。
关键词:英语乡土教材、意义、内容、开发过程
引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个层次。《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英语课程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英语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课程改革的物质保障。开发英语乡土教材有利于学生把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及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把英语教学与乡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用英语说家乡,用英语宣传家乡,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品质。
英语乡土教材(Local Real-life Teaching Materials)是一种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学生实践、学习和兴趣需求的课程资源。它不一定非得是一本教科书,它可以是报纸、杂志、活页材料或者是新闻纪录、图片等音像资料。主要用英语介绍当地的习俗习惯、文化、风景名胜、乡土、地方特产等,弥补统一教材的不足,为当地的英语教学服务。
一、英语乡土教材的意义及内容
英语教学在重视培养英语文化意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因为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于宣传我们自己的灿烂思想和文化。学英语不是单轨道的语言文化的输入,而是双轨道的,既需输入又要输出。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有利于宣传我们丰富多彩的、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它既能为当地学生和外国人交流提供有力的和有趣的话题,也能为外国朋友了解当地打开一个窗口。
研究表明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既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客观需要,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国家统一教材尤其是英语教材并不总能提供真实的生活学习材料。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物产资源、风土人情、生产建设等。因此,使用统一教材很难达到预期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使教学不脱离地区实际,同时也能为地区建设服务。[8]再者学生熟悉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故土,在学英语时很乐意学一些关于自己本乡本土的东西。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材料,他们在说和写的时候又苦于无法表达。编写具有地方特色英语教材,既服务和充实课堂教学同时又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当然也能为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
心认为早在婴儿时期,人就具有言语探究的活动──用自己掌握的言语向他人询问,求解。[5] 言语只能通过适当的练习实践才能掌握,这种实践可以直接进行,也可以在有意识的学习语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6] 学生学了英语之后,有一种潜在用英语表达的渴望,可是身边熟悉的东西却不知道从何谈起,输出的英语往往是汉语式的。例如: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口语或书面表达时,同一个当地的地名、河流、山丘、小吃名或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可能会出现多种不同表达,可以说在学生的英语输出过程中,不管是在语音、语法或是在语用方面,不规范的英语无处不在。英语乡土教材的开发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验和知识背景,使学习材料具有实际意义,使学生通过标准语言实践进行有效的学习,不断地体验学习的进步,这样他们才能乐学、爱学、会学。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与探索。
课堂任务
英语教与学的关键在于语言实践,在课堂上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等。任务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7] 因此教师不能撇开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任务强加给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经验主动去构建意义,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不要以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是多搞一些双人或小组对话,或做一些模仿教师和课文角色的演示型对话,因为这些是没有交际意义的,已经预设好答案的问话会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考虑老师想听什么而不是考虑在真实交际中该说什么才合适。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对话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大打折扣。Ellis的研究还发现,当学生们对某个话题能真正展开讨论时,其运用到的语言、技能和策略要比单纯做练习时丰富得多。[4]
英语乡土教材有助于学生把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与国家统一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地进入角色,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活学活用,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我们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一册(上)第一单元为例。这是一位美国学生写给一个中国朋友的一封信。教材第58页给这封信配备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回答问题和填空,我们建议对阅读活动进行如下调整:[3]
教师可以对学生说:This letter tells us a lot of things in Charlie's hometown,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hings in our hometown(Note: Do not ask students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SA and China, it's too general.). Now read the letter, find the differences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 .
Things in Charlie's hometown | Things in our village/town/city |
多数学生做完以后,不要急于对答案。可以学生分组相互交流,然后对答案。注意可能出现多种答案。这样的任务活动可谓一举多得:1) 帮助并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2)训练把握主要事实和细节内容等阅读技能;3)把所读内容与自己周围的事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校本课程
课程意识是英语教师必备的素养,开发课程是教师应有的责任。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发,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不断进行整和、筛选给学生补充贴近实际生活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乡土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实际的、相对标准的英语语言材料,为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物质基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一术语虽源于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但在内涵上却具有浓厚的中国本土特色,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具体含义是: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及课程专家、家长等在对学生需求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要求各学校根据自己的特色开发出适应学生兴趣和成长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之余,还要结合身边的生活知识,学习校本课程。即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时范围内,留出一小部分课程给学校,着重解决满足学生、学校和地方的需要问题。校本课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克服国家课程的诸多弊端,弥补国家课程的诸多缺陷等;解决国家课程与地方经济、学校条件、教师和学生水平的脱节问题;校本课程可以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与兴趣等。
课外活动
在社会各界,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支持下我们进行了以下活动。
让学生绘制所在市或县的地图,并用英语介绍家乡的天气情况、位置,资源、环境、、生产、习俗、文化艺术、风味小吃等。例如:举行乡土文化节,届时展出学生的英汉双语作品:摄影、书画、诗歌、手抄报等。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如:当地电视台青龙剧院节目组到笔者所调研的学校慰问演出,经我们实验组提议,组织者同意让市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代表全体师生用英语致欢迎辞。我们发动全体学生为节目撰写演讲稿,最后经过整合、修改,把最终稿件印发给每位学生。演讲稿如下:
Boys and girls:
Good evening!
Welcome, Our distinguished friends and guests! At this exciting moment, Green Dragon Theatre, Jiaxian TV Station, has come to our beautiful schoolyard to congratulate us on the progress we have made in the past few years. As a member of No.1 Jiaxian Senior Middle School, I feel it is an honor to make a speech here.
...
组织学生到社会上调查本地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来源,并让学生出谋划策:“怎样让乡土发扬光大”等。例如:老师发现学生上课时爱用线绳编织东西而影响了听课,就决定举行有关结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到社会上调查中国结的销售和编织方法,到上网查询中国结的历史来源,最终英语教师在班上用英语教学生编中国结,并让学生用汉英两种语言为自己的中国结制作广告,找形象代言人和制订销售方案等。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锻炼学生,是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英语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与当地电视台、专家、英语专家合作,把当地的名胜古迹、民俗活动、重大新闻拍成配有英语解说的纪录片共学生观看。
二、乡土教材开发的过程
乡土教材的开发首先要联合地方高等院校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地方汉英语料库,保证英语乡土教材的质量。例如:搜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料,将其翻译成英语,以汉英对照的方式输入机转换成资源或编辑成册有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和写作,同时也是向外国人宣传地方优秀文化的有力。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师资培训。课程意识是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教师有权根据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删减和增补。因此有关培训内容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如:笔者所调研的学校与地方大学的外语学院联合根据语言教学和学习理论及英语学习的特点利用座谈和问卷调查学生需求;同时依据学校现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学校实际、满足学生和兴趣需要的课程资源,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懂得课程理论和编写教材的技巧,而且专业水平也得到提升。
地方教研部门定期组织研讨会,为本地区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对本地区各个学校开发的乡土教材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邀请英语专家、课程专家和优秀一线教师对英语乡土教材进行监督和把关。教材的编制应具有性和实践性。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是否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否有利于实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否编排合理,是否科学地体现“以人为本” 、“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途径。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学会英语,使用英语。充分发挥无意识习得对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功能法认为用语言做事比掌握不实用语言更重要。[1] 英语教育也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英语乡土教材应以过程为中心(process-oriented)突出其实践性和活动性,增强学习体验,便于进行形成性评价。为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运用能力和本土文化意识奠定基础。
结论
总之,学习者对他们自身文化相关的学习材料比对外来文化相关的学习材料更感兴趣,学习起来也更加轻松。[1] 教材内容也影响学习动机。具有吸引力的教材内容一般具有以下特点:贴近(proximity)、新奇(novelty)和关联(relevance)。“贴近”是指教材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与学生接近。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或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要比那些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远离我们的事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新奇”是指供给学生的教材在内容上和方法观点上对学生来说是新的。“关联”是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知识、生活或利益等任何一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英语乡土教材应具备以上特点,帮助教师设计有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在参与教学对话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广大学者和一线英语教师应该进行不断的探索,研发反映学生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风情、饮食文化等各方面内容的英语乡土教材,并开一门这样的课程,进行全英语教学,让学生既有学习英语的浓厚语感氛围,又能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参考资料:
[1] Yalden, J.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16-17;
[2] Tomlinson, B.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8;
[3]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80-83;
[4] 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评估[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170;
[5] 黄希庭,心[Z].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07;
[6]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5;
[7] 鲁子问,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13;
[8]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