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核心体系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德新 杨希武 李军 时间:2010-08-14
  关键词:高职 质量保障 标准建设
  论文摘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要突出教学质量标准的核心体系建设;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中,要突出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标准的核心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的第一要务是培养人才,肩负着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能型人才的使命。学校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体,要把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人才培养负有教学质量障的责任。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一种能够实现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的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控制,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设计中;社会参与主要体现在学校与行业共同开展专业管理平台建设,大量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材,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活动等方面;学校为核心主要是指高职院校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实施的主体在其内部要建立起管理规范、目标明确、保障有力监控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般可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以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二是以教学质量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目标体系,三是以教学质量资源保障为核心内容的条件体系,四是以教学质量监控为主要内容的评价体系。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质上是要建立起一种能够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体制,这种机制体制能够自觉地完善和纠正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偏差,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实现,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
  二、教学质量保障核心体系分析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整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以保障教学工作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在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要突出教学质量目标的重点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目标体系一般由学校的定位、办学思路、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成。教学质量目标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由教学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把关。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是教学质量目标体系的量化形式,是教学质量目标体系中的核心体系。
  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一般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标准体系,二是以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核心的过程管理标准体系,三是以各个教学与管理岗位工作规范为基本内容的工作标准体系。
  示范院校要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重点抓好三项工作:(1)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2)高水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3)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①。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认为,在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由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构成的教学标准体系,又是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的核心体系。这是因为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龙头项目;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供给人才成长的“奶粉”。高职教育的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新的课程类别,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也是一种全新的课程体系,完成这种全新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标准建设是一个创新性的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由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组成的教学标准是核心体系。其他体系都是围绕这一核心体系进行建设的,也都是为这一核心体系建设服务的。其中,教学质量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体系应主动适应教学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建设,教学质量资源保障体系应主动满足教学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系应主要依据教学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建设。
  因此,在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应递进性的突出两个核心体系建设:一是要突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二是要突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中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三、关于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专业教学标准是规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管理的依据,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专业教学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安排、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内容,它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学和进行评估的依据,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
  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教学设计的核心工作。随着高职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对一些易于全国统一的专业,应由国家制定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在校期间课内课外学习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与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学制与修业年限、学时与学分、教学进程(含实习实训)和职业素质教育安排等内容。
  由此可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条件是构成专业教学标准的主体。虽然它们都是专业教学的重要文件,但是,一个侧重于指导,是处于顶层设计的静态教学文件,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讲,具有普适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一个侧重于实施,是处在过程中的动态教学文件,从实施者的角度来讲,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
  四、关于课程标准建设
  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规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安排的教育指导性文件。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定位与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内容。
  课程定位与设计应当明确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内容。课程定位应当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和任职资格要求,说明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所起的作用。课程设计应当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与行业共同开发,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坚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课程目标的确定来自两个途径,一是来自课程任务,学习领域课程就是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和知识;另一方面来自专业目标,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的要求。要注意专业目标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包容关系,应区分清楚两者之间的异同,既不能混淆、也不能割裂,更不能等同。
  课程内容要根据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或根据后续课程的需要来确定。对于学习领域课程而言,课程内容主要反映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结果)、环境”等六个要素,换言之,“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对于一般课程而言,课程内容应当根据后续课程的要求确定,如技能的训练、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素质的养成等等。课程内容的组织安排应当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排序,遵循学生的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
  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信息技术运用)和教学条件等。应当按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性的要求,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师资队伍、实训设备和课程资源等都要符合课程内容及其组织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校内实训条件要满足学生生产性或仿真实训的需要,校外实习要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课程考核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方法,建立考核方案项目库,实施多元化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可以通过过程性考核的方式进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和习惯。采取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点评等方式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同时,结合水平性考核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阶段达标评价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教学质量组织管理、教学质量过程管理、教学资源保障和教学质量监控等其他方面的内容,均是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由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对该体系范畴内的各项内容均应进行系统设计。但在系统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应紧紧围绕两个递进性的核心体系进行建设,并以此推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这是构建和完善以学校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