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工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马宪亭 尹新爱 时间:2010-08-15

      【摘要】新加坡南工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把教师具有相关领域的经历作为重要条件,重视教师的待遇与晋级,重视教师的和专业。这些特点和做法,对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着有益的启示。文章从师资队伍建设中需要转变的轻水平、轻沟通、轻培训和轻“多能力”塑造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启示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南工院),成立于1992年,属于大专层次的教育。学院有36个专业文凭,1200名职员,在校生1.5万人。他们认为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应始终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学院发展的优先地位,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的做法和成就,曾获得国家 “人才卓越奖”,这正是其办学特色和生命力的基础。
      一、南工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
       (一)重经历,严把入口
        南工院院长林靖东讲,一个优美的校园,漂亮的大楼,八个月甚至一年即可建成,但是,一个优秀的职业教师,不是一年就能培养出来的。没有好的教师,只有好的校园、好的大楼也无济于事,也不能培养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学院规定,教师必须是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必须有在相关领域工作5年以上的经历,一定要熟悉生产一线,具有在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动手和讲解示范能力。实际操作中,先看经历,后看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不是优选对象。
        学院选聘人才的程序是很严格的,除基本条件外,重点考察其人格和工作态度。应聘者要经过3次面试,第一次是非正式面试,面试组成人员为系主任和项目经理,非正式面试通过后即进行正式面试。正式面试由用人单位的系主任、人事部主任及与用人单位无关的部门主任组成面试团。正式面试通过后,最后由院长面试,决定是否录用。前2次面试有权决定不录取,但无权决定录取,院长对2次面试通过推荐上来的人选,决定录取与否。经录用后,学院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新员工一般签订1~2年,续签则3~5年,5年过后,即可签终身合同。
       (二)重业绩,严格考核
        南工院把教职员级别分为两大类和五个级:讲师类,从低到高分为L5~Ll五级,其中L5、L4、L3为讲师,L2为高级讲师,L1为首席讲师。工程师类,级别从低到高分为DE5~DE1。学院每年年终对员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决定本人晋升与否。在教职员考核中,重点是考核两个方面:第一是考评教师自身所具有的能力,比如说学科的教学能力(教学工作量、教学成果、教学效果等)、管理班级活动的能力、指导学生的能力、处理及管理信息的能力等等。第二是考评教师的协作能力。比如完成部门经理安排的工作情况、与联系合作情况、参与项目化合作教学情况等。在教职员晋升时,采用评估方式。首先由部门负责人评估各自的下属,同部门职员相互评估,综合评估结果报系主任同意后,由院长决定晋升与否。若晋升到L2、L1级,还必须经校董事会同意。对考核结果不公开,名次靠后、表现不好的员工则给以谈话辅导,若是校方不准备继续聘用,会提前半年通知本人,让其有所准备。
       (三)重教育,鼓励发展
        南工学十分重视教师的管理、教育和专业发展。学院要求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必须加快(5年为界),教师必须与界的工程师保持相同水平,积极参加学校定期开展的培训,制订个人近期和远期的培训计划。对所有老师都不言“老”,只要教师上进心强,能主动申请进修学习或重修第二学历,不管教师年龄多大,一般都给予大力支持。学院非常看重教师的新文凭,要求教师具有多个文凭,以满足知识和技能快速更新的需要。随时根据需要送教师去充电,每年有20% 的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业或研究所等接受培训,使其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并要求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学院非常重视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师资培训的渠道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新职业技巧培训、工作轮调、参与企业座谈会、文凭课程学习与深造、参与企业实习项目与考察、参与有关工作培训项目、参与实际工作项目开发、在教学企业任经理、在社会企业或公司兼职等等。
        学院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对每位教职员工进行教育。定期举办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主讲有关科技课题,参加者为本学院的师生、员工、企业界朋友及同行。通过这样的活动,对企业界来说,能获得很多科技信息,以利于其对新科技的认识及决策;对教职员工及学生来说,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学院每年还给教师提供23天的培训时间。另外,每周均安排教师与领导交流的茶话会(教师的直接领导不参加),增强员工群体协作、自我提升、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激发教职员工支持学院、爱护学院的热情。通过邮件等形式,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一个好的建议被采纳,并取得好的效果(效益),那么建议人将有丰厚的报酬和奖励。
      二、建设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
        当前,高职院校把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作为师资建设追求的目标。从南工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一些做法,联系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必须重视以下几个转变。

       (一)转变轻经历重学历的观点和做法
        高等职业的显著特点是职业性,它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强调学术性。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以能力为本的特殊性。有一点被反复证明,高学历不一定高能力,某些院校型研究生,没有工作经验,其教学能力、动手能力并非比优秀本科生强。因此,领导并不要过分关注高学历教师是否合乎比例,而要关注教师的相关经验、经历和学校师资整体素质,特别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坚持能力与学历相结合,宁肯虚位也不盲目引进高学历教师。
        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增加研究生学历教师,其主要目的应是带动学校研究气氛,提高产教研结合的水平,使高职院校逐步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目前,有些院校提高了教师的入门槛,非研究生以上学历免谈,有的不看本科专业是否与研究生专业一致,不问毕业学校,更不问是如何毕业的,只要是研究生就可以了。学历层次高了,并不能说明就是一支能培养一线应用性、操作性人才的好队伍,这种脱离实际要求的做法不利于人才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高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
       (二)转变轻沟通重约束的方式方法
        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升格而成,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惯性思维、管理方法、工作作风、文化积淀等,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不可避免地渗透、影响、制约着学校的各个方面。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增加,教师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上好课外,要有教研、教改项目,要有科研立项,要参与课程建设(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要有实验室、实训室管理和建设的经历,要有主编或参编教材,要发表,要当满一届的班主任,要参与招生就业工作,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自己的职称要提高,学历层次要上去,教学手段要更新等等,如此繁重的工作,给教师管理确实增加了难度,如果一味地要求教师做这做那,重约束管理,重硬性规定,势必导致教师的厌教心理、逆反心理、胆怯心理。教师善待学校,学校更要善待教师。要适当控制工作量,积极搭建教师提升的平台,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营造公平、和谐的气氛,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 使每一位教师能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要建立一整套的教学制度、奖励制度,培训与在职学习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要建立院长接待日制度,并加以落实,给教师与领导见面的机会。
        (三)转变重硬件投入轻教师培训提高的做法
        目前的高职院校,经过教育水平评估,在校园建设、实习实验条件以及一些软环境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其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但是,作为学院自身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校的内涵建设,要把培养教师作为办好学院、培养好学生的最重要的工作。聘请工程师每周(月)一次到学院上课,使教师及时了解企业技术的发展动向,会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只有得到企业或用人单位的认可和支持,学校才能得以长远的、更好的发展。而要得到企业的认可,学校必须重视师资教育的投入,培养过硬本领的师资队伍。
       (四)转变重“双师型”数量轻“多能力”塑造的思想和做法
        积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如果为了硬性达到“双师型”的比例,采取各种方法使教师取得“工程师”或其他师的资格,从企业引进工程技术人员,使其获得教师资格,表面上看符合要求,实际上整体能力不会提高多少。因为“双师”不是字面上的“型”,而是广义理解的、既有实践经历又有教学经验的称得上“行”的人。有事实证明,从企业引进的教师,习惯作业现场的工作,教学能力并不强。对新分来的大学毕业生先到企业现场实习才能任教,效果并不理想。把定期参与现场工作作为教师培训进修的一项内容,在控制好兼职时间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在专业实践领域适当兼职,使教师有深入实践的条件并能够持续下去,促使教师加强用人单位信息与感情联络,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
       [1]胡克军,黄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思考[J]. 职业与教育,2006.
       [2]陈海滨,樊健.NYP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4.
       [3]毛才盛.新加坡“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