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观念,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 进 时间:2010-08-17

摘 要:观念的创新是创新的关键,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本文对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应该引入和强化的“服务”观念、“产品”观念、“顾客”观念、“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观念;服务;产品;顾客;质量;效益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职业教育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本文拟对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应该引入和强化的几个新观念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一、“服务”观念

  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服务贸易的总协定已经把教育服务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除了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以外(如军事院校),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教育贸易服务范畴。它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所有WTO成员国均有权参与教育服务竞争。与其他服务贸易一样,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有四种,分别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在服务消费国的商业存在和人的流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已经把教育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方面,积极鼓励其教育机构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教育服务,教育服务贸易已经成为这些国家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在国际上的共同语言更多一些,受各国意识形态的影响相对较少,因此,职业教育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具有优先地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把职业教育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主动地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努力拓展职业学校毕业生海外就业市场。近几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与国外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各地基本都有一些职业院校与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项目,少数职业院校已经开始招收留学生。同时,国外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培训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一批国际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英国商业和技术教育证书、伦敦城市行业协会证书等得以引进。
  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上,职业教育要有“服务”观念和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内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中,职业教育同样要有“服务”观念和意识。职业教育首先要树立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服务”的观念,要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创造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向社会提供“服务”提出了明确和紧迫的要求。《决定》指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四个“服务”的提出,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既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任务,又是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职业教育要努力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在提供“服务”中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二、“产品”观念和“顾客”观念

  教育学家一般把“教育”定义为: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是改变受教育者行为方式的过程。这也是教育界普遍的认识。按照这种思路,人们往往把接受过某种教育的毕业生自然地当成这种教育的“产品”,把学生当成可以进行“加工”的原材料或“坯子”。应当看到,这种定义和认识,很难准确把握教育机构与社会、教育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本质。
  上述“服务”观念则为把握教育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教育的产品是教育系统向社会提供的教育和培训的服务。职业学校的产品就是学校根据社会需求所能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实现专业、课程目标的各个教育教学环节。我们不能把毕业生当成自己的产品,而要认识到学习者是教育服务这种产品直接服务的对象。正如医疗服务的产品不是患者,而患者是医疗服务这种产品直接服务的对象。这是非常重要、非常根本的观念。这个观念的建立,为认识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奠定了基础。
  一种产品出现和存在的理由在于有需求、有顾客。职业教育这种服务产品存在的理由同样在于有需求、有顾客。那么,职业教育这种服务产品的顾客是谁呢?简单地说,与其他产品相似,谁出钱谁就是顾客。受纳税人的信任和委托,政府要向职业教育投资或提供经费,政府和其所代表的纳税人就是广泛意义上的顾客;直接或间接向职业学校投资或提供经费,企业就是顾客;家长和学生要向职业学校交学费,家长和学生就是顾客。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向职业学校购买的正是职业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和培训的服务,他们期望通过购买这种服务来满足当前的和长期的需要。政府之所以要购买职业教育服务,就是期望未来的社会成员获得成为有贡献的社会成员应有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企业之所以购买职业教育服务,是期望员工获得应有的生产能力,成为高效率的员工;家长和学生之所以购买职业教育服务,就是期望学生能够获得生活能力和就业能力。
  对于职业教育机构而言,要树立图1所示的满足顾客需要的观念,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合理合法的要求得到确定和满足。

wpe18.jpg (11611 bytes)

图1  满足顾客需要观念的“金三角”图示

 

  在工商业界,“顾客就是上帝”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在职业教育界,也要树立这样的意识。职业学校尤其是公办的职业学校,不要把自己当成政府的附属和延伸,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企业、家长和学生。学校建立和发展的条件和校长、教师的工作岗位是纳税人通过政府给的,是企业给的,是家长和学生给的。职业学校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政府的要求、企业的要求、家长和学生的要求,同时,要为满足这些要求作出努力。
  笔者在一次部分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参加的会议上进行的调查表明,约50%的校长到目前还没有树立“顾客”的观念,60%的校长没有认真确定“顾客”的需求,60%的校长没有为满足“顾客”合理合法的要求作出努力。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很难为“顾客”提供其所需要的“服务”。这充分说明,职业学校在满足政府、企业、家长和学生的要求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树立了这样的观念,职业学校提供的教育和培训服务才能适应政府、企业和家长、学生的需求,才能建立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

  三、“质量”观念

  近些年来,“质量”这个概念在教育界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教育的质量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判断所提供的教育服务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何促进质量的提高?这些都是涉及各类教育非常根本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教育质量的本质
  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教育的质量应该是指教育服务的优劣程度。要把握教育质量的本质,要从把握教育的本质入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把教育定义为:“引发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而把“学习”定义为“任何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长进”。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育服务质量的本质。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教育质量的全面性,不能仅仅从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来衡量,而且还要从行为、态度和技能等其他方面来衡量。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6:从计划到市场》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实行不同经济体制国家学生的数学和课程的成绩表明:在掌握知识的程度方面,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的学生明显不如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匈牙利、前苏联和斯洛文尼亚的学生。然而,在把知识运用到解决不可预见的问题的能力方面,除匈牙利和英国的学生基本相当外,其他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学生明显强于前苏联和斯洛文尼亚的学生。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的观念和模式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的,侧重于知识的灌输,重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考核,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重视不够,这样我们所衡量的教育质量是很不全面的,对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不利影响。我国教育确实需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就是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另一方面,不要仅仅关注各方面的终结性水平,要更加关注各方面“长进”的程度。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在衡量教育质量时,往往以学生学习成绩来衡量,这并不能全面反映教育服务的质量。如果A学校提供的教育使学生的平均成绩从90分提高到95分,而B学校提供的教育使学生的平均成绩从60分提高到80分,用传统的标准来衡量,A学校的质量高于B学校,因为A校学生的最终成绩高于B校;然而,用学生“长进”程度来衡量,B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明显高于A校,因为B校学生比A校学生有更大的“长进”。令人遗憾的是,我国教育系统在质量的衡量上太重视“终结性”成绩和“升学率”,而忽视学生各方面的“长进”和“能力构建”。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挑选考试成绩最好的学生,选拔最好的教师,争取政府和社会提供最好的办学条件,用最高的“升学率”来保持自己“高质量”的形象和地位,这已给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教育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不断地改进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向“顾客”提供其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尽量满足其实际要求和期望。也就是说,提高质量的过程就是持续改进、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过程。遗憾的是,在我国教育界,目前尚不存在体现这种理念的比较完整、公认的质量保证体系。其实,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已为建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模式。这个模式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缩写为“PDCA”)。一些国家职业教育领域在这方面的探索已创造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图2是澳大利亚南澳州政府职业教育管理部门所推行的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wpe19.jpg (13123 bytes)

图2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英国职业教育专家Tony Nasta在其专著《如何设计一个职业课程》中提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责任承担者应该是学校里与学生最直接打交道的个入和组织。在我国职业学校这样的机构中,这种责任的承担者主要是教师、教研室、专业科和学校管理者等直接组织教学活动的个人和组织。
  

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出的质量管理的职责,职业学校的管理者应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来保证职业的质量:
  1.通过有效制定战略确定目的和方向,并向教职工传达满足顾客和要求的重要性;
  2.要制定与学校的办学宗旨相适应的质量方针,并在学校的各个组织中得到理解和贯彻;
  3.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建立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的、可测量的、完整的质量目标;
  4.以顾客需求为驱动来提供教育服务,及时按照、社会和学生的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和评价;
  5.提供保障质量所需的资源,包括建立适应顾客需要和实现学校目的的人力资源,确保从事影响产品质量的活动的人员应该是有能力的,并提供和维护实现产品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
  6.建立有效的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资金管理程序来保障教育服务的提供;
  7.有效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考查,并通过获得证书和资格来认定学习成果;
  8.适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估,以确保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及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和改进。
  有了这样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经常性、制度化地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令人高兴的是,北京外事服务职业高中、上海市商业学校、对外贸易大学附属中学等职业学校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保证了教育质量。需说明的是,其他职业学校不一定都进行这样的认证,但可以借鉴上述理念来改进各方面的工作,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效益”观念

  与“顾客”等概念一样,“效益”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效益在经济领域是指经济活动实际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出(成果)大小,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或占用)大小的比较。这里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产品的数量、质量、性质、花色、品种和规格要符合社会需要,这是前提;二是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尽量少;三是劳动成果尽量多。可以看出,效益的内涵相当丰富,不仅包括劳动成果和劳动消耗、劳动占用的比较,而且包含劳动成果符合社会需要的程度。与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相似,职业教育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社会劳动或一定的社会资源,即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教育事业同样面临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并且用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的问题。
  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教育是最重要的途径。通过教育可以增强劳动者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从而增加个人收入并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对于一个国家和整个社会而言,教育投资不应该是消耗性投资,而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投资,有很大的回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是任何类别和层次的教育都能而然地带来很大的回报。在物质生产领域,如果不进行市场调研和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很可能生产出落后、过时或质量低劣的产品,导致产品滞销、积压,这样不仅不能带来收益,反而会造成浪费;在教育服务领域,也存在服务的项目和方法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同样不能带来收益,也同样会造成浪费。
  职业教育的成本一般应高于同级普通学校,因此,对职业教育系统和教育机构而言,就更有责任使教育这种投资具有较高的效益,要使自己提供的职业教育服务成为有效益的“畅销货”。职业教育的效益不仅体现在争取更多的资源来为更多的“顾客”提供教育服务上,更重要的是要从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出发,要使职业教育的效益体现在这种服务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上,要更多地用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毕业生的工资收入水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等外在指标来衡量。
  从根本上来讲,职业教育的效益的高低取决于我们是不是用正确的方法向社会提供了正确的职业教育服务。这里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根据Tony Nasta提出的分析框架,图3、图4分别提出职业学校在正确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和提供正确的职业教育服务两个领域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wpe1A.jpg (33865 bytes)

图3  职业学校正确地提供职业教育服务应考虑的问题

wpe1B.jpg (24907 bytes)

图4  职业学校提供正确职业教育服务应考虑的问题

    为保证正确地提供职业教育服务领域,职业学校必须在11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精心准备,即深入分析招生情况和毕业生情况,精心准备和选择教学文件、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和教学设备、教学场所、教师和教辅人员、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支持措施和教学评价的方法。在每个方面,又有若干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并在提供教育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体现。例如在教学方法方面,就应该研究和体现这样一些问题:如何采用具有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何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何使教学过程联系工作和生活实际?如何激励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怎样允许个人选择学习进度和专业方向?怎样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育技术?
  为保证提供正确的职业教育服务领域,职业学校必须进行六个方面的研究和准备,即进行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分析,研究课程(项目)的类型和层次,探讨课程(项目)的计划性,对课程内容进行磋商,研究评价课程结果的方法以及分析学生的出路。同样,在每个方面,也有若干问题需要进行研究。例如在职业教育服务的需求分析方面,就要分析和把握这样一些问题: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个人(家长和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当地社区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对职业教育有哪些要求?
  很好地把握上述两个领域若干方面的问题,是提高职业教育效益的基本保证。就目前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状况来看,我国职业学校在“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2002年,笔者曾利用几次职业学校校长参加的研讨会的机会对百余名职业学校的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在“正确地做事”方面,2%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做得“很好”,32%做得“较好”,55%做得“一般”,还有11%做得“不好”;在做“正确的事”方面,2%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学校“很好”,13%“较好”,65%“一般”,8%“不好”,还有11%的校长回答“不确定”。
  尽管全面、准确地职业教育的效益比较复杂,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显而易见的反映效益的参数来进行分析。例如,职业学校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就是一个反映效益的重要参数。2002年10月,笔者对部分机电类和商业类职业学校校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类职业学校“正确地做正确的事”的程度与学校举办的主体专业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均呈正向相关。对机电类学校而言,如果能将做得“不好”提高到“很好”,那么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提高大约20个百分点;对商业类学校而言,如果能将做得“不好”提高到“很好”,那么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可以提高大约34个百分点。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我们能提高“正确地做正确的事”的程度,职业教育的效益就会得到提高。
  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讲,观念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先导和基础。需要指出的是,在观念创新和实际工作之间还需要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特别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规模确定、学籍管理、教职工聘用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增强其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注释:

  [1]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教育报,2002—9—9.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2—9—25.
  [3]陈至立.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8—16.